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凌家滩遗址2022-2023年度发掘地点主要集中于两处:岗地东南端的大型红烧土遗迹片区和墓葬区西侧地点,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取得重大收获,揭示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墓地西侧发现燎祭遗存,出土一批独特的玉石器。
一、大型公共建筑基址
2022年主要对大型红烧土遗迹的西界北段外侧区域进行揭露,该区域土质土色异常杂乱,为人工堆筑而成,多呈大块的青灰土和黄土铺垫而成,宽23米,南北长推测与红烧土范围一致,残厚0.3-1.4米,表面多被破坏,局部残存少量红烧土基槽、柱洞、红烧土坑等遗迹,少量红烧土坑包含碎骨屑。其顶部最高处高于东侧红烧土顶面1.6米。推测应为平行分布于红烧土西侧的大型建筑台基,其与红烧土遗迹共同组成一处超大型的公共建筑基址,总面积近万平方米。
二、墓地西侧地点
墓葬祭祀区西侧发现一处燎祭遗存,共出土器物260余件。石器以钺占绝对多数,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其中一件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玉器多为残碎小型饰品。器形以玦占绝对多数,另有少量钺、管、珠、璜、镯、配饰等。陶器有杯、鬶、鼎、豆、壶、罐、大口尊等。
燎祭遗物所依托的是一个红烧土坑,形状呈圆角长方形,外围是一处石头遗迹,由大小不等的石子铺垫组成,向西呈斜坡分布到西侧的平地上,该平地区域发现有石子膏泥层遗迹,南北宽15米,东西长60米,厚1.5米,分两层,上部含大量石块,下部主要为青白粉红色膏泥,粘性较强。推测石子膏泥层遗迹可能是通往祭祀区的道路。
凌家滩祭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复原当时祭祀场景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的认识;200余件器物的出土,丰富了凌家滩陶器玉器的种类;出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石钺;龙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的发现,深化了对凌家滩聚落布局的认识;证明凌家滩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级的公共礼仪建筑,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寻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级的生活遗存。
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凌家滩的考古新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关键的资料。
红烧土遗迹西部俯视航拍(上为正西)
祭祀坑出土石钺拼对后
祭祀坑清理中(上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