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近年来,凤阳县大庙镇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新模式,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推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注重“教育培训”管理,增强在职党员“内动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夯实思想根基。依托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搭建县镇村三级立体教育体系。围绕乡镇中心工作,聚焦基层治理、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内容,通过“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对14个社区(村居)党员分批开展集中培训、专题授课。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贯穿党员教育全过程,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拓展并用好线上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及各镇街、村级分教点等载体作用,链接共产党员、各类先锋平台、干部在线教育平台等线上资源,通过微信群等便捷方式进行推送分享。强化作用发挥,组织广大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推动党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立足岗位作贡献”中积极行动,引导党员在项目推进、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方面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让党员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今年以来,通过推行在职党员“溜一圈”工作法,收集民情民意670条,调解矛盾纠纷360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场。
聚焦“跟踪服务”管理,培育流动党员“牵引力”。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基本情况、流动时间、联系方式、流动去向、从事行业“五个清”,实行月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结对联系机制,选配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流动党员亲属中的党员担任“流动党员党建指导员”,建立“一对一”联系帮带机制,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微信视频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出情况和思想、就业和生活等状况,并及时通报支部重要事项决定,充分保障流动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同时,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返乡契机,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会等形式,为流动党员集中“补课”,介绍家乡发展情况,听取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意见建议,吸引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鼓励引导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引项目、送技术、提建议,实现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双向服务”。截至目前,收集村级产业发展类、就业服务类意见建议120余条,吸引5名流动党员回乡发展。
坚持“关爱帮扶”管理,提升退休党员“聚合力”。借助老干部支部、村级网格员等力量,对全镇的退休党员干部进行梳理,完善动态管理台账,创新开展“我是你的朗读者”活动,由村级党组织安排年轻党员、驻村工作队队员、选调生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赠送学习书籍并进行阅读帮学,实现退休党员“不掉队”。结合老弱党员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进行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解决问题诉求。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引导退休党员在基层治理、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余热”。结合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老党员走访慰问活动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退休党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为。今年以来,共计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退休党员28人次,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9枚,开展义诊、义剪等各类老年服务活动95场,为全镇160余名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老党员上门送温暖、送服务。(曾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