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烦心的妈妈”网友的提问
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育、养育成本太高了,既要大把花钱,还要大量花时间,压力山大。我想问一下,我省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支持?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
尊敬的良智主席,清华省长,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 刚才,永飞副主席做了精彩而深刻的主题发言,7位委员提出了有见地、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听后收获很大,我们在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时完全可以吸收。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工作职责,做一回应发言。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正在制定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指导意见。建设教育强省,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如何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的挑战,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从全国而言,各学段梯次变动、错位达峰的态势比较明显,人口洪峰正不断逼近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矛盾最为突出的是高等教育。如果学位供给跟不上,高考录取率会断崖式下降,这会引发社会风险。关于高等教育渡峰问题,中央层面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政策导向就是优本扩容提质,主要内涵是“拉宽顶部,建强中部,收紧底部,推动高校布局结构由‘金字塔型’逐步向‘橄榄型’转变”,并将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中央在“两重”项目建设中,将“双一流”高校新校区建设、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等都纳入了重点支持范围,支持头部高校扩容的政策信号十分明显。
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去年就组织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了2020—2040年学龄人口变化和滚动趋势。总的看,我省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23年,学龄人口洪峰抵达小学一年级。为此,我们建立了基础教育学位预测和预警调度机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重点加强优质普通高中的学位供给。
据测算,我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4年达峰,比2020年将增加130多万人,增幅46.4%。让这些孩子公平享有上大学的机会,是刚性的、必保的任务。随着教育强国、强省建设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会更加优化,层次会继续向上提升,这又会带来学位需求的增加。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据中国教科院最新研究,世界公认排名前15位的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86.9%以上。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二是高等教育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我省将积极争取到2035年实现研究生培养规模翻一番。未来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长增加,从现在的专科3年、本科4年,将会增加到7年、10年,这就需要增加学位供给。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省高校在校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仅为0.2%。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留学生的数量也将会增加。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学位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每年外省净支援我们近8万个招生计划,换句话说,就是外省提供了近30万个学位来培养安徽孩子。随着人口洪峰的逼近、教育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高校学位供需矛盾会越来越大。如不超前布局,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上不了大学,我们无法向群众和社会交待,也无法向党和政府交待。
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人民的角度、发展的维度,深刻认识人口变化的挑战,系统研判、科学施策、超前行动。一方面,要按照“保刚需”“保基本”的思路,有序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确保平稳渡过高等教育人口洪峰。另一方面,不能一哄而上,不顾将来,要统筹好平稳渡峰和达峰之后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科学确定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一直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育、养育成本太高了,既要大把花钱,还要大量花时间,压力山大。我想问一下,我省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支持?
感谢网友的提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一直积极探索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的有效途径,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并在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及时足额落实生育保险待遇,做好参保居民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儿童重特大疾病救治保障。对于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分娩的,除按照当地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外,还可享受98天的生育补助金待遇。同时,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分娩住院定额补助标准也得到显著提升,顺产和剖宫产的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1600元和2400元。此外,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为产妇为提供人性化分娩服务。 二是减轻养育负担。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对2024年1月1日后夫妻双方依法生育并户口登记在我省的第二个子女给予不少于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第三个子女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家庭购买自住房的,鼓励市、县(市、区)给予政策支持;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申请条件的,贷款额度提高10%-20%。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在户型选择、配租排序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是发展普惠托育。将托育服务纳入省民生工程,开展“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累计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1.9亿元,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发展。省级财政投入近1.5亿元,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托育点和县级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增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 四是优化休假制度。延长产假,增设护理假、育儿假。鼓励用人单位允许适宜远程办公的子女3周岁内的职工,采取居家办公和工位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鼓励用人单位允许职工合理利用上班时间接送子女上下学。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对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在其生育2年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每人500—2400元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补助。 虽然我省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效,但是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方面积极开展更多有益探索,不断满足群众生育需求。谢谢!
培养人才,要在学校学,也要在企业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在讲得很多,实际情况是:学校很主动,企业兴趣不大,剃头挑子一头热,想问一下,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好举措?
近年来,针对产教融合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产教供需对接。调查摸底企业合作需求,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库,入库项目352个。召开全省产教融合交流对接会,邀请校企面对面衔接,签约落地了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围绕产业需求优化院校专业设置,2024年新增紧缺领域专业点302个,近80%为服务新兴产业专业。推动企业与院校人才双向流动,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院校任产业教授,鼓励院校教师赴企业挂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是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深化与院校合作,对合作成效显著的,支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我省已有科大讯飞、奇瑞、海尔等426家企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并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累计减免税费1.4亿元,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企入校”,支持院校建设一批实验实训基地,同时引入企业导师、设备、技术等,提高实验实训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动“引校入企”,在重点企业打造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教室搬进车间里、实训设在生产线,形成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为企业培训应用型人才。“十四五”以来,共安排资金15.6亿元,建设实训基地39个,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高校建设国家和省级产业学院101个,吸引企业深入参与院校教学科研活动,“量身订制”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657家,其中,国家级154家,省级503家,推动校企协同技术攻关,实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