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巷、一个墙角、一杯热茶,当这些寻常事物承载了文化的记忆,便不再寻常。

当中华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将谱写出怎样的和谐乐章?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在安徽,北有临涣古镇“一杯茶”,中有桐城“六尺巷”,南有西递“作退一步想”墙角,一个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地方调解品牌,成为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抓好基层治理既需要用情用力推进,更需要用心领悟方法,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重要的“源头活水”。

赓续历史文脉,汲古润今、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基层善治的创新之路,不断汇聚人民幸福的“满天繁星”。

推动多元解纷资源有效整合,打造“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打造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建设“一站式”解纷“线下”实体平台708个,4000多个调解组织入驻“线上”调解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握手言和”“上善若水”“儒林所愿”……在安徽,一个个地域特色浓郁的调解品牌不断树立,解民忧,暖人心,走出一条新时代基层治理善治之路。

和,相应也。和合之道,彰显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对万事万物的态度。

位于中国南北交汇中心地带的安徽,从烟雨徽州到皖北平原,十俗九不同,各处一乡风。一个“和”字却一脉传承,贯穿古今,在徽风皖韵中蕴养出皖人的气度与胸襟。

纠纷岂分微与小,件件紧扣百姓心,人民调解反响如何?要听人民群众亲口讲。

【徽喜鹊漫评】江淮好“枫”景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为何会让习近平总书记“很有感触”?...更多>>

更多>>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源头治理的理念,与儒家思想的“礼”与“乐”“和为贵”“必也使无讼”等追求和向往大同、和谐、没有纷争的理想境界是一致的,要发扬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徐显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应广泛挖掘各地有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华的文化典故,丰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
—— 孙春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运用调解方法,情理法并用,以调解促和解,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拉近了党群关系,从源头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安徽模式。
—— 余钊飞(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六尺巷已成为邻里和睦、以和为贵、以邻为伴的教育场所。“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基层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第二个结合”的生动案例。
—— 江小角(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转型时期如何从源头预防问题隐患提供了新路径,是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桐城探索与安徽实践,能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邱少晖(安庆师范大学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六尺巷的和谐君子文化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挖掘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精神内核,具有核心价值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发展。
—— 胡堡冬(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