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辜负村‘两委’的关爱,一定把自己的‘一分地’打理得四季常绿!”12月1日,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正在开垦村民眼中的“幸福菜园”,70岁的邱宝珍大娘刚分到的“一分地”菜园激动地与桐城市人大代表、永久村党总支书记李齐应说道。邱宝珍简单又朴实的话语,不仅是分得菜园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反映了永久村为提升人民获得感做出的生动实践。
已整好地分户种菜
永久村的村民自留地自从1979年集中分配后,就再也没有分配过。加之新“206国道”和“无(为)岳(西)高速”穿境征迁,邱宝珍等20户村民被集中安置,这20户不是失去了自留地,就是虽有地但离居地太远,种菜十分不便。该村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每月一次的“党员说党”和“村民说事”会,都雷打不散地召开,失去自留地的不少村民在会上提出:村里能否统一整治2亩地,划分出20个“一分地”的小菜园,免费分给安置村民种菜。基于此,村委会便有了开垦“幸福菜园”的设想,决定在村委会西边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山坡上,用挖掘机和大型运输车辆开垦出2亩地分给安置户。
在村党总支与村民共同策划、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下,永久村“幸福菜园”一边垦地一边分配到户种菜。山坡造地,阡陌成园,2亩菜园规划有序,用竹子围成的篱笆清新自然,石子铺成的菜园小径美观实用。“幸福菜园”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成了村里的“微景观”。
该村通过开垦菜园分配给安置户种菜的做法,体现了村委会对村民生活需求的关注和满足,不仅解决了安置户蔬菜自给问题,而且让老年人找回耕作,提升居民幸福感。
李齐应告诉笔者,他在日常走访、联系选民时,发现定居城里的村民有着对“都市农夫有片田,偷得浮生一日闲”的向往;村上村民有着对“流光溢彩灯如海,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渴望。村里建这个菜园的初衷是想让随父母定居城市的孩子们,节假日回来和父母一道亲近自然和体验农耕乐趣。(张琳琳 孙传银)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