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安庆 > 新闻中心 > 望江县

中安在线   2021-12-03 15:14:1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谢静云 张巅   编辑:贾良月

  望江县太慈镇慈湖村坚持党建引领,下好“绣花针”功夫,致力于“破攻”基层难题,提高乡村治理实效,夯实乡村振兴“底盘”,为开创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慈湖新未来注入新能量。

01.jpg

  一张蓝图“绣”到底

  没有目标的前行黯淡茫然,没有梦想的乡村空洞乏味。坚持以“党建强村、生态立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为总路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太慈镇慈湖村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2013年以前,慈湖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是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最薄弱的贫困村,更是当地有名的问题村、矛盾村,特别是2013年济广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期间,矛盾危机频发,干群关系严重“透支”。紧张局面一度损害了党组织的威信与形象,影响了工作开展,制约了村级发展。“家家幸福、处处和谐、村村优美”成为了干部群众共同的愿望。

  为了迅速扭转工作局面,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本村创业能人汪爱斌毅然放弃在外高薪工作,回乡挑起发展重担。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长计议”,视村级事业为己任,把老百姓放在心尖上。“凡是群众的事情立刻马上办”“群众事无小事”“白天群众找我,晚上我找群众”“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在慈湖的每一寸土地”这样的干事创业“座右铭”,锻造了最过硬的队伍,重塑了最温暖的情怀,谱写了最华丽的“逆袭”。慈湖村更是在脱贫攻坚中被安徽省扶贫办以“党建引领强、干群关系好、脱贫质量高”作为典型示范村向国务院扶贫办予以重点推荐。

  慈湖村位于太阳山下,乡风民风淳朴、生态资源富饶、文化氛围浓厚,丘岗地貌赋予了独特美,“慈湖先生”等历史人文孕育了“书香、厚德”底蕴,“干群关系好”更是筑牢了厚积薄发的坚实后盾。全村上下发展愿望迫切、信心十足。村党总支部顺势而为,以“党建强村、生态立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愿景汇民心聚民力,打响了一场逐梦前行的翻身仗。

  8年来,远近闻名的“烫手山芋”成为了真正炙手可热的党建引领示范村、社会治理先进村,干群关系鱼水情深,乡村治理井然有序,先后荣获“全国综治平安创建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实干兴村美如“花”

  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有盼头、有甜头。慈湖村以实干积累民心“余额”,让群众在村庄建设的一砖一瓦、产业发展的“一枝一叶”中获得幸福感。

  近年来,慈湖村下大气力推动项目大落实、基础大提升、村庄大建设,村容村貌大变样。新建32公里水泥道路贯穿37个村民组,形成了组组通、户户通的交通大网络;新修塘堰56口,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5座,22处当家塘披上自然生态护坡,镂空式安全护栏和青石台面洗衣步头,倒映着乡愁记忆;560余户破旧房屋、厕所、猪圈全部“清零”,每一寸翻新的土地都折射出希望的色彩;20余个屋场和主要路口安装了40只电子网络监控探头,平安慈湖更加“雪亮”;全村6条主干线、约15公里道路宽度达8-9米,栽植了1.5万余棵绿化苗木,“乡村大道”成为了慈湖村的一枚生态地标。

  逐步优化升级的村庄承载力和扩张力释放出新一轮发展活力。慈湖村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坚持“不让土地荒芜、不让资产沉睡、不让山林寂寞”,打造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样板。村党组织通过土地流转,陆续改造了近千亩荒山、拔毛山和坡耕地发展林业经济。村党总支书记汪爱斌认为,要将人民群众关联到产业链上,选择一批能带富致富的“种子”,让人人都能在产业发展中有获得感。这几年,慈湖村特色产业多维度增长极与群众的幸福感高度契合。近600亩油茶硕果累累,一颗颗色泽饱满的油茶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200亩精品茶园“自然无公害”的生产理念打出了“慈湖茗香”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郭屋小神山茶园已经进入丰产期;百果采摘园中黄梨、蓝莓、黄桃、桑葚等层次分明、色彩斑斓、连年挂果。产业叠加为村内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拿工资”,幸福感“爆棚”。村党总支着力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一村多品”,做强“一村一品”,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75万元。

  干在实处,才能行稳致远。如今,慈湖村已然是路成网、林成线、基础强、功能优的幸福乡村,从“后进生”一跃成为区域引领者,发展劲头迅猛。

  “针”解难题强根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脚穿的准不准,关系步子迈得稳不稳。慈湖村着力强化组织建设这个关键核心,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激发群众参与自治的主动性和融入建设的积极性,以和谐稳定铸牢大步子发展的坚实屏障。

  为扎实有效推进村民自治,慈湖村团结多方力量,构建“1311+N”基层治理体系,即:一个党组织,屋场理事会、协商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三个自治组织,一个监督委员会,一个村集体组织,爱心互助会、关工协会、五老协会等“N”个社会组织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土地建房管理,秸秆禁烧和森林防火巡查,疫情防控等公共事务管理实现了网格化,做到了“格中有人、事在网中、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在“三重一大”事项上,村党组织更加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核心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法,让广大乡贤能人、老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广泛参与到重大事情决策咨询、重项工作推进落实和重点工程监督管理,保障了村民参政议政的权利,畅通了上下联动的渠道,为党的政策在慈湖大地落地生根、惠民利民夯实了群众基础。

  汪挺是慈湖村一名退休老书记,也是村里的“名誉监督员”。“退下来以后还能为老百姓办事情,我非常乐意。”对于乡村治理的做法,他也十分赞同,“村里许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坐在一起商讨、出点子,通过这些平台,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先分析再解决,谁来做、怎么做搞清楚了,事情就能办好。”农村这片广袤天地的“发现致富经”需要全民行动。像汪挺这样的自治“微主体”串起家家户户,成为村党组织打通“最后一米”的桥头堡。

  几年来,慈湖村党总支部聚焦群众反映的问题、村级发展的关键事宜,先后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千场次,凝聚了共识,推动了发展,办成了一批群众放心暖心的小事、好事,干成了一批群众朝思夜盼的大事、实事。(通讯员 谢静云 张巅)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