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安庆 > 安庆人文

中安在线   2021-09-16 15:29:12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贾良月

  八月情绵绵,九月意深深。八月初,市作协姚岚主席就通知我,做好准备,去参加桐城市唐湾镇蒋潭村采风,由于天气和疫情的变故,一直延缓到九月一日,市作协小分队才真正启航。一片红枫,承载着城市的牵念,一叶银杏,珍藏着淳朴的守约,一种情怀在,一种意深存。一个党支部,闪耀着神奇的光芒,一个村落,彰显着特异的风采。

  ——题记

  翻阅桐城市唐湾镇蒋潭村资料,第一眼就会看出蒋潭村是地处大别山腹地,距桐城市区42公里,离我们安庆市区更远些。由于我们从安庆市出发,经怀宁,穿潜山,绕桐城,走的皆是山间乡村之道,沿途山道弯弯,翻山越岭,左旋右转,又遇到修路,我们还步行了3公里,本来走国道用不了2小时的路程,而我们却颠簸了近4小时才到达。我们真正地体察到了这是一个十足的山区。

  蒋潭村全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7515亩,耕地1730亩;全村26个村民组503户,1774人。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它却珍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金子般,散发着惊人的异彩,有你想象不到的红色资源、生态茶园、绿色田园、飞地经济以及在建的各项建设工程等,当你走进这个在“红色基因”孕育下的山间小村落,就会感触到那么的神圣,那么的奇特,让你大开眼界,惊讶,震撼,感慨。

  特样的“红色”基地

  在蒋潭村村“两委”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市作协小分队来到了中共桐怀潜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我们脚步轻盈地踏上了旧址门前的台阶,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从我们的脚板叩响这块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觉得那么的厚重,那么的庄严。抬眼注目,跃入眼帘的是一排青砖黛瓦的古老式的民房,朴素而典雅,迎面大门两侧墙上挂有几个金银色的牌子,充分说明了这里人文故事很不寻常,令人感到特别的肃穆与庄重。

  该旧址位于唐湾镇蒋潭村望狮岭头,原为火神庙,建于光绪13年,坐东朝西,前后两进,每进6开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当我们抬脚跨进大门时,侧面墙上挂的两块黑板白字,非常醒目,这时,蒋潭村的村委会妇联主任段莹莹,笑盈盈地走上前来,敞开了她那银铃般的嗓子,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地向我们解讲起来,此刻,整个屋内鸦雀无声,我们个个神色凝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段主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1939-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桐城被视作“共产党活动最强烈地区”,国民党反动派176师进驻桐城,解散学兵队,建立特务网,追捕共产党员。面对严峻形势,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决定召开会议,研究新的斗争策略,反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进攻。

  其次,段主任说明了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召开会议,是因为蒋潭村地处偏僻深山,地势险要,这里曾经是红28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群众基础好;还因为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均为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共45人,代表着桐城、怀宁、潜山等地区的800多名党员;同时这里也是桐西党组织的重要活动据点,在这里先后成立了蔡畈、蒋潭等7个党支部。这一切,证明了当时选择在这里召开会议,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考察的,是比较安全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听完了段主任讲解后,回眸,我们才注意到第一房间中间,有12条细长条凳,四面整齐围坐,中间一张四喜桌,上面放着茶壶、马灯、书本,桌下放置火盆,墙上挂着蓑衣、斗篷、草帽。这说明了当时革命同志们工作的环境恶劣,十分艰苦,这里氤氲着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高尚作风,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我们怀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意,迈进了另一间房子,房间的中庭墙上用铜浮雕生动刻画了当时会议的场景,对面墙上悬挂的四张画像是参加此次会议的四位中心人物,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书记林立,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鲁生,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委员桂平,中共桐怀潜分区的区委书记毛金石,后两位是桐城人。这四位英雄人物,只有林立书记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辉煌,其余三位皆以身殉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这次会议是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在国民党顽固派即将掀起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以实际行动清除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及时确定发展抗日武装、开展军事斗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正确方针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维护团结、进步抗战的大局,而且对安庆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这是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其意义极为深远。此地大会旧址是我们安庆市桐怀潜三县中共委组会联盟的革命摇篮,是为我们后人爱国爱民树立了榜样,是引领全市党员干群的教育基地,更是一个特样的红色基地。

  特色的“雾脊岭”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发现和饮用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而安徽又是中国盛产茶叶的大省,数量大,品种多,安徽就有十大名茶,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桐城小花就是这十大名茶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

  桐城小花,该词条涵义可以分两层:一是茶的名字;二是特指“桐城小花”现象。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大别山余脉龙眠山、鲁谼山一带,主要产于黄甲镇(原中义乡,黄铺乡)唐湾镇,鲁谼岩斗组、龙眠乡等,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

  桐城小花茶品牌也很多,我们今天采访的桐城小花茶,就是唐湾镇蒋潭村生产的“雾脊岭”品牌茶。“雾脊岭”牌桐城小花茶,源于蒋潭村的雾聚岭山上,这里有雾聚岭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桐城小花”重点生产基地,生产的“雾脊岭”牌名优绿茶,在历届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荣获安庆市国际茶叶博览会银奖,2014年荣获桐城市茶叶评比一等奖。

  桐城市雾聚岭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茶产业创新型企业。占地面积10亩,拥有1320平方米加工车间,拥有两条先进的“桐城厂小花”生产线。年吸纳贫困户220人务工就业,年发放采茶、制茶工资21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为蒋潭村人民带来了一批前未所有的财富。

  我们慕名而来,来到了雾聚岭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唐湾镇蒋潭村的村委会许朝晖主任接待了我们,许主任带领我们参观了该生产基地的“桐城小花定点茶厂”。茶厂加工车间内卫生整洁,机械设备高档齐全,虽然现在不是茶叶生产加工季,但我们已感触到了那“日夜灯光通明,机器运转轰鸣”的生产热潮,似乎闻到了“雾脊岭”牌桐城小花茶沁人心脾的清香。

  在茶叶采摘、加工、产茶季节里,蒋潭村村“两委”,每天24小时轮流坚守在茶叶生产一线上,从高山上采茶到成品茶包装,分工有序,个个忠于职守,精心维护,竭力管理,一条龙服务到位。采取发挥当地业余劳动力,吸纳招收本村贫困户的措施,每到茶叶加工时,也是上山采茶高峰期,每天采茶人数就达百余人,车间工人不少于20人。以“集体+农户”的措施,带动了当地茶叶生产,活跃了当地经济,富裕了村民生活。年产茶总量达6000千克(农户4000+集体2000),2021年村集体茶叶经性收入达30万元,带动全村茶叶收益达700万元。许主任热情地介绍着。

  他还继续补充着说,本村茶叶基地收益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规范小花茶制作,包括技术、品牌、销售等;三是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务工,包括茶园的日常管护、鲜叶采摘、运输等,年发放工资40万元。就拿我村贫困户余益胜来说吧,他为了照顾年迈的老父亲,无法外出务工。就吸纳他到合作社务工就业。手把手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种茶、制茶技艺。仅今年四月底至五月初40天,就为他增加工资收入7000多元。制茶结束以后,合作社安排他到茶叶基地,种植、整枝、锄草、浇水、施肥,通过参与集体茶园的管理,他又增收5000元。另外,村集体还安排他到光伏扶贫收益开发的公益岗位上班,通过日常保洁,又为他增加了一笔经济收入。这样一来,村内环境改善了,脱贫户收入也增加了,不是两样齐美吗!类似余益胜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茶产业的带动,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勤劳致富,顺利脱贫。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急忙追问着许主任说:“是的,这是蒋潭村茶叶的公益特色所在,再请您说说你村雾脊岭牌桐城小花茶的特色吧。”

  许主任清了清嗓子,又打开了话夹继续地说着:“雾脊岭牌桐城小花产自大别山,境内溪涧纵横,绿树成荫,土壤富含‘锌’等微量元素,此茶叶是在谷雨前就开采,精选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嫩芽,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提香、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外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嫩绿,香气淡雅,滋味醇厚,鲜爽回甘......”

  “喂,许主任有人找你。”当我们正听着入了迷之时,唐湾镇蒋潭村朱爽书记满面笑容地说着走了过来。

  许主任走了,朱书记来了。随即,我们在朱爽书记的邀请下,登上了海拔600多米高的“雾聚岭”境内的“甲辰庵生态茶园”,此地峰高谷深、溪涧纵横、空气湿润、绿树成荫,眼前目光所及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山茶,满山遍岭,翠绿欲滴。我们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甲辰庵生态茶园”的韵美,感触到了蒋潭村高山上生态茶园的自然环境优雅,得天独厚,体验到了“雾脊岭”茶独特的天然风味,韵味无穷。

  特珍的“山親”大米

  提起大米,谁都不陌生,民以食为天,都是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我国是农业大国,盛产大米,品种繁多。而我们安庆地区又是皖西南的粮仓,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盛产籼米、粳米和糯米,主要名牌产品大米就有桐城“青草香”大米,它是安庆地区大米的标志,是我们安庆人的骄傲。

  在桐城“青草香”品牌大米的影响下,桐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青草香”品牌大米学习,看齐,充分利用桐城各地独特的土地资源,兴起了一种生产桐城优质大米的高潮。今天,我们所说的“山親”大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山親”有机米主要生产基地就在唐湾镇蒋潭村。在唐湾镇蒋潭村我们见到了“山親”有机米生产基地创始人——唐湾镇农技站站长齐汪林,他中等的个子,戴着一副眼镜,一表人才,文质彬彬,原来他是从芜湖农校毕业的,有着精通农技的专业知识。

  齐汪林站长手指着蒋潭村村部前的一片黄稻田,详细地给我们作了介绍。当初这里是村里农户田庄,由于这里农田属于高山冷浆田,谷物生长慢、产量低,每年每亩也只能收个三四百斤,累死累活,村民一年忙到头还不够种子、化肥钱,故大多数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不愿种田,曾一度造成田园荒芜。村“两委”也曾多次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但由于这里属高山洼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不利于机械化耕种,而人工成本又逐年增高,因此前来应招的来了,又走了。

  直到2018年,齐汪林站长担任第七批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进驻了该村,他看中了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他通过反复的研究与摸索,懂得了这里自然环境气候独特,日较差大,天然纯净的山泉水,常年川流不息,有利于水稻田灌溉,这里土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正适合名叫“玉针香”有机稻营养的需求。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后将该村的汪屋、阳排、草塘村民组的80亩水田和20余亩荒地流转过来,由蒋潭村委会转包给“翠萍农场”。采取“农场十农户”兼备的方法,在这里大力推广种植“玉针香”有机稻。

  翠萍农场在齐汪林站长的指导下,也就着手布局“玉针香”有机稻种植,吸纳20余户困难群众务工,首先,筑路修渠,耕耘秧田,播种育秧,其次,整理大田,加固田埂,等待栽插。时至芒种插秧季,大田和秧苗都已备好,经过一番谋划,齐汪林站长邀请市融媒体记者,招募学生及家长,于2019年6月9日,在蒋潭村翠萍农场举办了“2019桐城唐湾民俗文化节•第三届插秧节”。给年轻的学生们有了学习插秧的机会,赤脚走进农田,亲身体验农耕文明,让年轻的学生深深懂得了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作的艰辛,让学生家长重温了农耕生产热火朝天的氛围。

  在寒露霜降之季,正是“玉针香”有机稻收获之时,齐汪林站长又采取“机械十人工”并用的方法,开展了一次“秋季农民丰收节”,演了一曲“现代化机械收割”与“古老式人工收割”的大合唱,场面壮观,场面独特,赢取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招来了许多销售大米的客户,致使所产的“玉针香”有机稻加工成的“山親”牌有机大米,供不应求。年底一盘算,蒋潭村翠萍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直接带动当地47户群众增加收入,通过高山有机稻种植带动产业扶贫,取得满意的成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親”有机大米,选用非转基因香型水稻品种野香优油丝,含有人体所属的锌成分较高,粒型秀长,品质优异。在其水稻整过生育期过程中,始终采取了古老式的种植栽培方法:不施化肥,春种红花草绿肥,添施“菜籽饼”等农家有机肥;不打农药,采取性诱、灯诱、天敌防控害虫;自然农法传统农耕,人工插秧、拔草、收割,安全健康。其生产的“山親”大米色泽光亮、口感柔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食味极优,故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只因为“山親”大米,具有这些独一无二的优点,因此连续多年获得有机认证,曾荣获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9·合肥)参展产品金奖,桐城市首届优质富锌稻米食味品鉴会金奖。有道是“山親”大米,奇珍无比。

  特强的“飞地”经济

  我们的国家现在已进入了社会空前发展的新时期,各种经济不断兴起,蓬勃发展,如火如荼,“飞地”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新时期下的新的产物。我是一个不懂经济之人,当我听到唐湾镇蒋潭村村支书朱爽书记,谈到他村的“飞地”经济时,也不怕你笑话,我是一头雾水,如坠云里雾里。

  何为“飞地”经济?“飞地”经济是指打破厉划限制,以最新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自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我似懂非懂地听着朱爽书记说着,2016年市政府出台相关招商文件,要求镇村外出招商,时逢之前跟他学做裁缝的徒弟在深圳发展很好,有意回报家乡,经市镇村多次赴深圳考察洽谈,达成投资意向,成立了桐城市运通服饰有限公司,坐落于桐城市金大地工业园区,厂地2000平方,于2017年正式投产,拥有工人60多人,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带动了从外地回来的务工人员及本地贫困户就业,年纳税50万元,根据税收地方提留的百分之二十返还村里10余万元。这就是蒋潭村的“飞地”经济,也是桐城市第一家村里招商引资企业,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的蒋潭村村办企业。

  当我听到朱书记讲到他做裁缝带徒弟时,我非常兴奋而激动,因为,我也曾做过裁缝,对做裁缝的事务我略知一二,还未等朱书记把话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的话语,就向他求教取经,于是,他道出了蒋潭村“飞地”经济的由来。

  1999年,朱书记正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好男儿,志在四方,他不甘心老家山村的落寞,有一种“鸿鹄之志”一直在心中腾起,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荡。于是,他就拜一位老家师傅到武汉学服装手艺,有志者事竟成,两年后他来到江苏苏州、常熟等地独创天下,顺利地考进了国营单位常阴沙服装公司上班,次年当选为车间里一个班组长。

  “是金子,必会发光。”朱书记经过这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勤奋打拼,他很快地就掌握了做服装一系列的车工操作、工序分工、车间管理等技能。三年后,水到渠成,他就开始了创业,实施自己的计划,不久就拥有了自己的工厂,工厂工人达100多人。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朱书记自己富裕了,不忘家乡人,看到老家山村还比较落后,为了帮助家乡人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他特向家乡招收了几十人去学徒,如今这个“飞地”经济联盟合作的老板,就是他当年招收的徒弟其中之一。名师出高徒,在他的“出人头地不忘本,富了不忘家乡人”的精神鼓舞下,为徒弟们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了榜样,让这个平凡的小山村,有了不平凡的“飞地”经济。“飞地”经济为本地老百姓,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给本地的贫困户带来了福音,在当地家喻户晓,赫赫有名,影响非凡。

  特快的“村貌”变迁

  蒋潭村与潜山市官庄镇毗连,与唐湾镇杨树村、大塘村、蔡畈村和青草镇铜锣村相邻,S337省道即桐潜公路穿境而过,全境皆山,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过去,这里只有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路,更没有公路通往外面,村民外出、赶集、采购等等搬运东西,都是靠手提肩扛,翻山越岭,有道是“出门皆山、山道弯弯,左旋右转,沙石泥坎”的山路难行,十分艰辛。

  据悉,蒋潭村,在2014年以前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是本地有名的穷地方。特别一提的是,那时蒋潭村还有一些村民住在山涧里,环境恶劣,房屋破旧,一到刮风下雨天,外面大雨落,屋里小雨滴,是为贫困。为了改变贫困户村民住房的问题,自2014年以来,蒋潭村村“两委”对村民住房改造十分重视,充分利用帮扶政策,通过进行“扶贫易地搬迁”,结合“危房改造”的项目,对16户60人居住分散的贫困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改善了贫困人口居住环境,切实解决了贫困户无住房和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处处洋溢着怡然自得、和谐幸福的生活气息。

  这些年,蒋潭村“两委”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据唐湾镇提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古色保护”的思路,依托“红、绿、古”旅游资源的优势,探索出一条以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古色休闲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搞活了本村经济,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

  2020年完成建设性工程13个,其中50万以上的7个,并且已全面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村级道路已通达每个村民组且全部硬化,累计里程15公里;整治了三湾河道长达1.5公里,砌坡护渠,修建了城垛式样的河岸护堤,架设了过河便桥,配套完善了沿河绿化、亮化设施,打造了一条河畅水清岸景美的亮丽风景线,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以朱爽书记为首的蒋潭村“两委”的带领下,团结全村户广大干群奋力拼搏,扎实苦干,锐意进取,坚持以“红色十绿色十古色十飞地”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强农村双基建设,开展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多种措施,2017年蒋潭村顺利实现“村出列”,2020年住房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9.2万元,整个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收入达1.5万元,高歌猛进,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真是不可思议。

  然而,蒋潭村干群,并没有固步自封,满足现状,而是正在紧锣密鼓地悄悄奏响了新的旋律,利用红色资源与生态茶园、绿色田园串连成片,与山林河流、村庄民宿一体打造,以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耕体验等绿色经济发展。拟建:大独山登山步道、甲辰庵道路边沟工程、红色旅游综合体(大塘粮站)、茶旅步道工作。我们将拭目以待。

  读红色长卷、品人文风韵、秀蒋潭村景,忆最美乡情。为期两天的采访,仿佛刹那间,蒋潭村还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流连,它就像一块宝石,更像一块明珠,闪烁着奇光异彩,珍藏在山村民间,珍藏在流年岁月里,也珍藏在我的心田,那么的璀璨,那么的耀眼。(夏仁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