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三农.扶贫 > 三农扶贫新闻 > 农业

怀远县推进“小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试点

时间:2019-07-17 10:27

  7月11日,怀远县徐圩乡永红村杨东组成片的大块田里,乡情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杨建金正和农机手一起,给新栽种的青储玉米喷施农药。和往年不同的是,杨建金的身份由土地的承包者变成了“大管家”。

乡情合作社的农机正在为托管的土地喷施农药

  身份改变的背后是该县开展的“小农户+合作社+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试点改革。

  “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全县推行了‘一户一块田’改革,变‘巴掌田’为‘一块田’,改变了农户承包地‘过度细碎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是,从几年来实行的成效看,并没有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农民土地收益低和种地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怀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兴涛介绍了推进“小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试点改革的背景。

  “并地后的村民大部分仍然耕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价格低、产量低、效益差,且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大。有一年秋天受到连阴雨的影响,八亩玉米就收了一拖拉机。”采访中,永红村村民李春田的话则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心声。

  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向并过地的大块田要效益。“我们尝试去改变种植结构,开始了‘旱改水’,全乡12万亩土地,目前改水面积在2万亩左右,但是受制于水源,大规模铺开并不现实。”徐圩乡相关负责人说。

  并地之后,如何破解小农户单打独斗,架起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桥梁?地方政府和种粮大户反思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

  “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再改革。”在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看来,“一户一块田”改革还有很大红利可挖。

  继续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前年秋天,持续的阴雨让安徽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跃为手里的青储玉米收购订单而发愁。“我和现代牧业签订了青储玉米收购订单,跑了周边好多村子,收购并不顺利。”尚跃说,直到来到李庙组后,村民们主动要求尚跃收购已经陷在泥地里的玉米,这让尚跃看到了希望,“如果把这些土地整合成更大的地块,由合作社统一来经营,势必能带来更高的效益。”尚跃有了新的想法。

  去年麦收过后,尚跃找到当时正苦于为土地流转而发愁的乡情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建金。“我们一起干,我来签订单合同,你负责托管土地搞生产,每年给农户固定的收益,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怎么样?”尚跃的话让杨建金豁然开朗。

  “我种了十来年的地,现在搞土地流转,如果还是搞传统种植的话,受制于自然灾害和生产设备不足,有时一年忙到头,赚的钱不够付农民土地流转费,而改善种植结构,又需要高投入,对我们这样的小规模合作社来说存在很大风险。”杨建金说。

  “建立‘小农户+合作社+公司’合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小农户——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系,农户经与合作社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不是单纯的土地流转协议,而是事先约定的成本收益分成协议,农户的收益有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合作社——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社要积极与现代农业企业对接,争取并承接其相关的农业种植项目,同时,合作社还要积极与提供农机服务、种子化肥农药的公司厂家对接,建立合作关系。”尚跃的想法和急于改革的地方政府不谋而合。徐圩乡适时成立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把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选在了村“两委”班子能力强、群众意愿强烈的永红村。

  今年春天,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到永红村召开会议,入户走访,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杨建金的乡情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永红村杨湖、李西、施庄、前张四个自然庄托管1500亩土地,和尚跃签订了社会化服务协议,尚跃则和现代牧业签订了青储玉米订单。三方建立了“小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机制。

  种植合作社根据市场订单需求情况,安排作物种植种类、种植规模等,并负责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全程经营管理服务,每个环节都有指导帮助,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降低耕作成本。

  “今年青储玉米一亩地社会化服务费纯收益预计能达到60元。”杨建金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比自己流转土地收益高了不少。而按照合同约定,合作社一亩地给农户300元钱。“这是纯收益,自己啥事不要问,还能出去务工挣钱。比单打独斗强多了。”永红村村民李冠利说。

  怀远县农业农村局做过测算:在“小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试点村组,年亩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60元,通过并地整合流转,农户有效耕地面积增幅达3%,仅农业生产收入户均增收1300元。同时,释放的劳动力可以常年在外务工和创业,大大增加了农民家庭综合收入。

  改革的好处显而易见。徐圩乡宗庙村2000亩订单高粱、白湖村600亩订单高粱、褚集镇叶刘村1500亩青储玉米……目前,“小农户+合作社+公司”合作模式在怀远县陆续铺开。

  采访中,参与试点的种粮大户们也认为,“小农户+合作社+公司”合作机制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更大可能,种植的作物种类从传统的玉米、小麦转向了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同时,采取专业的订单农业方式,避免了种植的盲目性,也便于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而在朱兴涛看来,此举还解决了耕种难题,走出了部分乡镇土地流转不畅的困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来源:蚌埠日报  作者: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