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经济·产业 > 经济产业新闻 > 创新

融入长三角 建设大蚌埠

时间:2018-09-25 08:28

  蚌埠新闻网记者袁成文

  扩容前的长三角各城市区域位置图。(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蚌埠的发展要不断地向东、向东、向东。这应该是个不争的话题。
今年6月15日,中央各大媒体同时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当天,以“融入长三角建设大蚌埠”为题,蚌埠日报社开展了年度党课,笔者为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指示,积极地呼应国家的重大战略,而感到欣慰。

  
今年3月、4月,蚌埠日报社组织全体党员走进浙江湖州,实地学习“两山”精神。活动当间,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湖州之路”。今年的党课报告,跟历次相同的是,依然是围绕着党的使命和职责。如:“缅怀革命历史,不忘淮海战役”;热情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示“走向世界的中国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党媒人。同样,宣讲“融入长三角,建设大蚌埠”,也是我们的职责。

  
日有所思,夜有所得。一个人长期关注一件事,也许在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内都得不到任何东西,也许在一夜之间灵感突现。会上笔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忽然”得出来的。这就是,以通达方式为标志,长三角进入“3.0”时代,蚌埠加入正逢其时!

  “钱塘自古繁华” ——长三角的今天是历史的积淀

  出于个人的兴趣和对关注对象的执着,笔者思考长三角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笔者就开始思考长三角,也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2002年底,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这个消息公布,笔者立刻意识到这对上海、整个长三角,都是一件大事。于是,在办公室里提笔写了《上海世博会与蚌埠》一文。2003年初,“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位列华东十大新闻之首,笔者为此又写了《向长江三角洲靠拢》,说,自津浦铁路开通,蚌埠的命运就与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发展紧密相系。提出,蚌埠在昂首建设“中心城市”的同时,注重与上海、苏州、南京等京沪沿线传统往来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世界级话题,关于长三角的资料浩如烟海。你只要在百度输入“长三角”这三个字,海量信息立刻就能把你淹没。所以,在麦当劳、肯德基时代,笔者选择保留自己养鸡、种菜,自己搞农家乐,自给自足,根据自己多年来手工收集掌握的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的“膏腴之地,赋税之薮,人才之渊”。用“钱塘自古繁华”,来回望它光辉灿烂的历史,很有代表性。南北朝时期谢脁笔下的长三角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已经是城镇化高度发达。

  就像我们比拼有多少高铁站,过去,一个地方有多少寺庙,是它发达的标志之一。唐朝杜牧笔下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庙代表着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高度追求。清代的吴兴(今湖州市)在生产上“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一片丰收富足景象。

  八方辐辏,汇通四海。资本主义时期,长三角的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自不待言。1843年进入上海港的外国船只仅7艘,1845年,增加到87艘,十年后变成489艘,1863年则达到3400多艘。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数千年的发展,给长三角留下宝贵的积淀。南京古都风貌、民国风范、革命遗迹,镇江宝华禅寺、道教茅山、金山焦山、南山竹海,皖南徽州古镇、屯溪老街、黄山风光,九华佛国,江南六镇西塘、乌镇、南浔、周庄、甪直、同里,无不让后人流连忘返。 进入改革开放,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发动机之一,其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不断融合,外部区域的不断扩张,是经济自发和行政推动共同的作用,从有人类活动起就没有停止过。

  通达方式进步 ——长三角融合发展进入“3.0”时代 时隔12年后,重谈长三角,笔者有什么新鲜的观点?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在白板上给大家画一张长三角区域简图,表达历代长三角概念范围和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长三角1.0时代。上海的母亲河吴淞江,从太湖发源,在苏州与中国的南北交通干线——京杭运河交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老运河,也就是后来的苏南运河。从镇江开始一直到杭州叫苏南运河。历经多次改造,经过城市的部分全部改道,就像我们市中心的解放路淮河大桥一样,本来是交通部门修的101省道过河桥,后来市区扩张,请过境车流不断向外改道,又有了大庆路桥、长淮卫桥。

  从运河和吴淞江交汇处的苏州出发,吴淞江到今天的宝山入海。以上海到苏州为半径,划个圆圈,这个区域就是笔者认为的长三角“1.0”时代:包括苏州、湖州、嘉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现代经济理念和交通方式传入中国。沪宁铁路提上议事日程。长三角“2.0”时代形成,以“一主两翼”可以概括。“一主”是特大城市,经济、工业中心上海。“两翼”的左翼是沪杭铁路和杭嘉运河,向杭州方向辐射。沿线是松江、嘉善、嘉兴、平湖、余杭、桐乡、海宁、南浔。右翼是长江、沪宁铁路、吴淞江、苏南运河,辐射南京和苏南,沿线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2.0”时代,普通铁路取代自然河道和运河,开始唱主角。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龙头作用凸显,区域合作成为高速增长的重要动能,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道路交通和以大提速为标志的铁路运输改善,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上海到南京、杭州,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在两个小时左右。相当于“1.0”时代从苏州周边坐船到上海。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重大决策科学有序推进,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新常态,出现了很多的新气象,发生了动能转换。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将过去的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念,扩容延伸到长江经济带。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以大江大河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带概念。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雄安新区,都是区域振兴规划。

  以此为标志,长三角区域发展进入“3.0”时代。“八纵八横”的国家高速铁路联接国内大多数中心城市,成为出行首选,对信息流、经济流、财富流等生产要素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舟车时代、普铁+高速公路人们对舒适出行的耐受值取2小时平均值计算,从上海出发,高铁2小时可以到达的扇形区域恰好是温州、金华、合肥、蚌埠。到今天的蚌埠和到过去的南京、杭州,在人们的心理距离上是相当的。

  区域划定后,另一个取值—通达效率亦非常重要,即每日高铁总班次、首末班时间和重要高峰时段。京沪间,特别是徐州-上海间,车次密度已经可以做到随时出发。普铁时代的误点、待避等出行不适大幅下降。“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旅客在手机上随时变更自己的高铁行程,就像安排家务一样方便。

  当然,在车站和市区之间的换乘,没有轨道交通的蚌埠目前不占优势。一名旅客,从长三角大部分城市到蚌埠南站,都是两个小时以内。但搭公交进市区,一般要等十几二十分钟。以一刻钟计,对一个刚从300公里时速高铁上下来的人,是什么感受?他会换算,到滁州南时间都够了!还有我们的干道拥堵,公交换乘效率、班线覆盖、发车频次等等问题。提前谋划、解决好了,才能将我们的高铁优势发挥到极致。

  欢呼与投入 ——对新时期蚌埠融入长三角的思考 埋头发展,还要眼望四邻。省内,合肥,改革开放以来,在只有一条淮南铁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高铁网络。现在是国内少数几个提出“时钟形铁路规划”的枢纽城市。邻省,高铁时代晚了一步的江苏埋头直追。盐通铁路今年已经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年内还要开工建设苏南沿江铁路。作为长三角区域发展轴之一,南京到上海有多少交通孔道?在这么密集的情况下,还要再建苏南沿江铁路。从南京出发,经过句容、常州、江阴、张家港,然后并入沪通高铁。要力争开工沪苏湖铁路、通苏嘉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加快北沿江高铁、宁淮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江苏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规划修编也正在加快推进,把宁淮、宁黄铁路等亟须建设项目纳入规划修编。到2020年,江苏省会形成“北接陇海、南跨沪宁、西联京沪、东启江海”的三纵四横快速铁路网,形成铁路客货运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铁路总里程4000公里,其中200公里时速的快速铁路达到3000公里左右,基本形成设区市城市到南京1.5小时高铁交通圈。民航机场,上海的浦东机场已经成为多位一体的世界级交通枢纽,而上海第三国际机场也已经开始谋划筹备建设。

  在本文的撰写中,在创新方面,长三角又提出一个新概念—G60科创走廊,我省的合肥、芜湖、宣城都已加入其中。这些,都将对我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蚌埠市志记载,津浦铁路全线贯通以后,蚌埠可直达上海。1923年,在蚌埠的老船塘,一般保持1000多艘船只。现在这里已经盖起了住宅小区。1914年,中国银行在蚌埠设立汇兑所。1954年,上海一些公私合营厂家内迁来蚌,开始机器生产保温瓶和瓶胆。1954年,上海私营大盛玻璃厂、大通热水瓶厂分别公私合营后,内迁到蚌埠合并,1955年2月投产。1966年10月,改为地方国营蚌埠玻璃总厂,就在距蚌埠日报社五百米的地方。上世纪这个厂改制以后,改为盛通玻璃厂。蚌埠站,那更不用说了,1912年全线贯通后,旅客发送量45723人。

  我们与长三角的差距,不是昨天、不是今天,也不是我们一代造成的,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在长三角扩容,城市间竞合,长江经济带飞跃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投身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俱乐部”,在会员间对比的压力和合作的动力中加速前进。

  正因如此,蚌埠有着充分的理由融入长三角,许多利好的消息,也在加速推动蚌埠融入长三角。我们高铁、普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机场的融合。特别是铁路建设方面,很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历史上,作为“大蚌埠”人,我们是非常骄傲的;在开放共享的新时代,我们要做的是抢抓新的机遇,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把蚌埠建设得更加美好。

  

  -延伸阅读 世上最强悍的三角洲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就中国而言,它以全国1/26约35.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全国1/6约2.2亿人口,创造了19.5万亿元的GDP总量,占到全国将近1/4,足可显出它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世界的范围来看,可以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世界六大著名城市群中,最有发展潜力、也是可能最强悍的城市群。

  与纽约、东京、巴黎、伦敦、芝加哥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是生机勃勃而又充满想象的地方。纽约大都市区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东京大都市区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巴黎大都市区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人口4600万,伦敦大都市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与它们比,长三角地域更广、人口更多,发展速度大约是它们的3倍,这就使长三角有着更大发展潜力,更有可能成为世界上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超级经济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就提出长三角一体化,但当时三省一市更多的还是在各自埋头苦干。伴随着发展,打破壁垒、对接资源在三省一市形成共识。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迎来重大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为长三角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要通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说,要加强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对接,建设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共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一系列举措接踵而来。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召开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苏州与嘉定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青浦与嘉兴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异地养老要“牵手”,警务合作要“握手”,异地就医要“搭手”。

  10年前,笔者在东方网工作,带领报道团队做过一档节目《走遍长三角》,去过长三角二十多个城市。那时的发展环境没有今天这么好,但是所有地方的领导和百姓,都迫切地希望长三角能有更紧密的合作,这一点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天时地利人和,未来的前景不可估量。如果需要一个参照物的话,我觉得跟“中国制造”有得一比。“中国制造”起初不是很显眼的,但是改革开放40年间,借着制度优势和广阔市场,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想象长三角的未来:随着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以上海为中心,北至连云港、徐州,西至安庆、六安,南至温州、丽水,包括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将形成。

  这会是世上最强悍的三角洲。 据《新民周刊》

来源:蚌埠新闻网  作者:袁成文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