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文体·旅游 > 文体旅游新闻 > 景区

蚌山区非遗馆入驻古民居博览园

时间:2021-11-11 09:02

  杨氏微雕、葫芦雕刻影派、心意六合拳、老石家梨膏糖、凤画……在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内,蚌山区非遗馆聚集了各种非遗珍宝,一文一武,一食一物,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衣食住行和社会风貌。

  走进蚌山区非遗馆,内设非遗展示区、非遗体验区、多媒体展示区以及销售区,一共展示了来自蚌山区的35个非遗项目,包括杨氏微雕、葫芦雕刻影派、凤画、心意六合拳等。

  “从市井到庙堂,由历史到当下,蚌山区以技艺的传承保存着区域文化的特色,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经过不断收集整理,推陈出新,蚌山区传统文化融合新思想、新技术,形成了35个非遗项目。”据蚌山区非遗馆工作人员郑文怡表示,蚌山区非遗展馆占地625平方米,馆内陈列了非遗展品共70余件。这些展品集中展示了蚌山地域特色文化。

图为蚌山区非遗馆

  蚌山非遗美食取材丰富,南北兼容。淮河晨刊记者看到,在展馆销售区有不少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其中白根柱清真炒货、老石家百草梨膏糖、蚌埠传统烧虾酱料技艺,都是蚌埠人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如白根柱清真炒货,从白记创立已走过108个春秋。老石家梨膏糖传承至今已是第四代,享誉珠城多年。“上个月,在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召开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八方宾客云集。很多嘉宾前来参观了蚌山区非遗馆,这些展品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欢迎和喜爱。”工作人员介绍。

  在游览中,一幅双凤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幅双凤图历史比较悠久,创作于明末清初。在凤画作品中,算是保存比较完整、尺寸最大的一幅作品。”郑文怡说,凤画,又称龙凤画,2007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画源于明初,是流行于淮河中游及凤阳地域的民间艺术。凤画经历代艺人不断创造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和程式,以其“蛇头”“龟背”“鹰嘴”“鹤腿”“鸡爪”“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的独特艺术造型,及富贵吉祥的形意、色彩艳丽的艺术形象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推崇。

  馆内既然有“文”,“武”也不可缺少。蚌山区武术历史悠久,脉络清晰。蚌埠开埠以后,蚌山区成为水陆码头、商铺重镇,全国各地的拳师来蚌教拳谋生,逐步形成各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门派拳种。武术在蚌山的发展,汲取了淮河流域码头文化,在皖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意六合拳自明末清初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的进程和十余代人的承袭和传播。已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五大主要流派,即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郑文怡介绍。

  参观完蚌山区非遗馆的余先生感慨道,“这些有关民俗的展品总是能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我相信很多老蚌埠人对一些展品并不陌生,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展览对蚌埠非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来源:蚌埠新闻网  作者:何沛  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