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行“全科社工”模式以来,蚌山区雪华乡第一社区坚持以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标,紧密围绕第一社区特色“1535”工作法,认真谋划部署,开展“一窗办理+AB岗”的社区综合业务受理模式,通过整合服务条线、健全完善制度、激活社区活力等手段措施,较好地促进了“行政效能革命”在基层社区的有效落实,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明显得到提升。
服务模式创新“更智能”。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探索社区服务手段,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对原有社区服务一站式大厅民政、计生、社保等窗口工作人员坐等群众上门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将6个窗口职能整合为1个综合服务窗口,设立全科社工AB岗,安排每周值班表,每天由2名全能社工轮流值班,负责接待群众、办理各项社区事务,非值班人员从前台窗口全部下沉网格,深入开展“三必访、六必到、六必报”网格巡访,建立“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机制。这使得社区工作者们能从窗口调整出来进入“后台”,从整日“坐等”居民上门,变为常态化的巡查走访、进院入户,“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行以来,共计办理各类基层服务事项3000多件,受益居民达2800户。
定期培训添加“新动能”。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化、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定期开展“全科社工”培训,每期分为不同主题,由各部门主要负责工作人员主讲,以社区工作实务课为主要内容,穿插其他优秀社区的工作经验总结,重点讲解了“全科社工”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规范、社区日常业务工作的政策以及方法等社区工作实务课程,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了综合办事窗口的各项具体事务,力求让参训人员理论上有提高,实务上有收获。
多方合作共享“聚合力”。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将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变为“全科社工”服务体系的一环,为党建联盟单位搭建互联互通平台,整合小区各类资源数据,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将服务重点聚焦居民关心的社区服务设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邻里矛盾纠纷等居民切实关心的问题。社区以民主协商活动为载体,在小区居民经常活动的聚集地搭建了便捷的议事平台,每周固定时间有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交流、收集议题,有效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到身边事的管理中来,深化议事协商制度化。坚持事务同商、载体同创、资源同享、服务同抓“四同”机制,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群团联建等共建项目10余个,推动社区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仅依靠“全科社工”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对此,社区党委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全面孵化社会组织,盘活志愿服务资源,将服务群众落实到实处,培育孵化了“凤敏”调解工作室、秋之韵歌唱队、“弈出精彩”棋社等10余支社会组织队伍。每周保持举办公益活动的频次,努力兼顾辖区居民的爱好。在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并吸引了其他社区居民的热心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已成功举办各类志愿活动300余次,参与的居民达5800余人次。(卢晓琪)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