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坚持强根基、建机制,促融合、抓治理,构建“一站两角五示范”的“125”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使“扫黄打非”工作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有效规范了小蚌埠镇文化市场秩序,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日益清朗健康的社会环境。
组织机构融合,三个强化促引领。高站位强领导。及时调整充实“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部署安排、研判分析、跟踪问效,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使“扫黄打非”工作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2023年以来召开专项部署会6次,业务培训会2次。
抓机制强统筹。设立小蚌埠镇“扫黄打非”联络站,安排3名专职人员负责工作开展。在中恒义乌商贸城、辖区宗教场所、龙华寺、各村(居)设立18个“基层扫黄打非联络点”,各联络点均指定了1名专职联络员专门负责。注重发挥镇联络站主体作用,将“扫黄打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重点内容,构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基层防控网络。统筹基层联络员开展日常巡查,对辖区内书店、文具店、网吧等经营场所进行摸排并形成台账,每月2次巡查并上报巡查记录,搜集“扫黄打非”相关线索,对辖区内的文化场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整治到位。
集众力强提升。探索“网格+警格”联动双融合,联合辖区派出所等执法力量进行常态检查,做到分级分类、主抓重点、全域覆盖,有力维护全镇文化市场平稳秩序。协助市、区文化执法部门,通过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原则,细化工作举措,集中多方力量,确保“扫黄打非”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平台阵地融合,氛围营造见实效。打造荷花园社区“扫黄打非”宣传角。在荷花园社区文明实践广场设立“扫黄打非”宣传角,做好线上宣传的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快板说唱、红色教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通过强有力的融合融入,在社区营造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文化环境,群众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不断提升。联合职教园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困难儿童、护苗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扫黄打非”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监督机制融合,工作运行更高效。抓日常管理促进提质增效。每月2次对辖区内书店、文具店、网吧等经营场所进行摸排并形成台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阅读红色经典,践行初心使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崇高的道德风尚。今年以来,累计组织以“扫黄打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0余场,受众1000余人;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材料1万余份。强化反邪教新媒体运用,将反邪教宣传深入到所有村(居)和宗教场所,防止涉政治类非法出版物传播扩散,累计开展司法宣传30余次,发放防邪等宣传单页10000余份。
抓巡查监管形成高压态势。抓住重点区域,加强对书店、宗教场所、龙华禅寺、网吧、义乌商贸城的日常巡查监管;抓住重点时间节点,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开展集中检查,如今年“春节”“五一”前后均开展检查工作;抓住重点人群,聚焦未成年人群体,联合学校,加强知识普及,提高未成年人的“扫黄打非”意识。大力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小蚌埠镇共组织集中行动3次,出动执法人员20余人,发送工作信息15条,拆除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7个,发放宣传品530份。扎实开展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检查排查,联合统战部、派出所、执法队等进行常态化检查,严防私设聚会点问题反弹。今年以来立案查处1件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3起涉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金利荣)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