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亳州新闻

中安在线   2020-12-07 09:40:55   来源:亳州新闻网    作者:支立明 李鹏 武艳影 路振杰   编辑:胡先进

  近年来,围绕“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我市各地纷纷结合实际,积极打造“合作社+扶贫”的脱贫致富新平台。在种植合作社的带动引领下,很多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乔同坤:残疾脱贫户,办蔬果合作社

  脱贫户正在采摘西蓝花

  近日,蒙城县乐土镇乔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00多亩西蓝花喜获丰收,脱贫户乔同坤带领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搬运、装车,一些蔬菜经销商开车到地头收购。

  2012年底,乔同坤突发脊椎性压迫神经症,这是一种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尽管辗转多家大医院治疗,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却没有得到根治。2014年,乔同坤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帮他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纳入贫困户后,我家的生活是改善了很多,但等靠要怎么能脱贫致富呢?”乔同坤心里很清楚,要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唯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

  乔同坤曾经种植过蔬菜、水果,懂得一定的种植技术,经过深思熟虑,他萌生了与他人合资发展特色蔬果种植的想法。村“两委”干部帮他申请扶贫贷款,帮助乔同坤成功流转土地458亩,种植西蓝花、芹菜、西红柿、豆角、黄桃、西瓜、葡萄等蔬菜水果。

  一流的设施、科学的管理,乔家园种植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水果为无公害产品,绿色环保,再加上诚信经营,产品销售火爆。经过几年的发展,乔同坤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许多客商纷纷到他的合作社洽谈业务或从网上下订单。

  “当初如果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我绝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咱做人要懂得感恩呀。”乔同坤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我动员村里一些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带动他们就业增收。”

  目前,在乔同坤合作社务工的贫困群众近30名,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冬日的暖阳照在绿油油的西蓝花上,久违的笑容又荡漾在乔同坤和为他打工的脱贫户脸上。 (支立明 李鹏 文/图)

  董旭:返乡种冬桃 助力脱贫攻坚

  利辛县孙集镇的辰旭种植专业合作社用桃树种植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不但成功帮助当地群众摆脱了贫困,还让他们过上致富奔小康的生活。

  在孙集镇,人人都知道有个叫董旭的村民在搞特色种植。董旭告诉记者,以前他在街上开玉器店,2015年,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家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搞起了特色种植。

  在辰旭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记者看到,采摘工人只需要把套着桃子的袋子撕开,袋子里面金灿灿的冬桃就露了出来,在经过大小好坏的区分之后,工人麻利地把它们分装到礼盒里进行包装。

  据了解,目前辰旭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200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黄桃和冬桃,现如今还挂满枝头的桃子叫冬雪王蜜桃。这种桃子个大肉脆,口感极佳,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购买,采摘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接待一百多辆车。

  纪华兰是孙集镇冯楼村的一户贫困户,今年已经60多岁的她,干起活来非常认真。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很轻松,一天60块钱工资,她很满意。

  虽然冬桃效益高,但是要经过四年才能达到盛果期,为了增加种植效益,在果树下面套种经济作物是他常用的方法,今年董旭还种植了几百亩的红薯,如今正是红薯的收获季节,好的时候一天能出两大车,一辆车能装30多吨。

  因为天气原因今年红薯产量并不算太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也能连续干一个月的活,因此,对于前来务工的群众来说,收入还是十分稳定的,而董旭就是这样用一副热心肠去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合作社两百多个社员,光贫困户就有五六十个,其中还有18户贫困户以地入股。

  董旭用实际行动帮扶贫困群众,也让贫困户有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目前桃园发展势头非常好,下一步董旭准备继续投资建一个大型保鲜库,明年冬桃产量预计能达到三四十万公斤,如果放到保鲜库里,到腊月里一公斤能卖到二十元,一百多亩地的收益可以达到一百多万元。(武艳影 路振杰)

  潘心峰:昔日贫困户带头创业致富

  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菊花

  “产业发展起来才能稳收入、稳脱贫。”日前,在涡阳县牌坊镇张桥村农帮农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菊花。“今年种了70亩金丝黄菊和北京菊,看长势一亩地有2000元左右的利润。”望着繁忙的丰收场景,该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潘心峰笑着对记者说。

  潘心峰今年46岁,是涡阳县牌坊镇张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潘心峰外出务工,积攒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2018年,潘心峰决定返乡创业,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涡阳县农帮农种植合作社,承包了500亩耕地种植菊花、丹参、白芍等中药材,之后又陆续接纳贫困户土地入股500余亩。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潘心峰投资购买了三台烘干机,进行中药材初加工,目前合作社年纯收入可达60余万元。

  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合作社动员贫困村民到合作社做些锄草、打药、灌溉、采摘药材等工作,每天工资80到100元不等。据潘心峰计算,“农忙的时候有100多人在这里干活,每年的劳务费需要30多万元。”

  “平时给潘心峰干活,一天80块钱,地也包给他,一亩地一年600元租金。家里生活挺好的,不愁吃不愁穿,多亏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已脱贫的潘子方说。

  农帮农种植合作社优先使用本村贫困劳动力,近两年通过雇佣贫困人口务工、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等方式带动10多户贫困户及60多户一般户走上致富之路。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农帮农合作社成立两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直上门进行帮扶,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渠道,进行了全方位跟踪服务。”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法民介绍说,在决战脱贫攻坚战中,张桥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扶志扶智齐步走,引导村民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了一支特色各异的致富带头人队伍。通过流转土地,提供政策支持和培训等措施,让村里有基础的大户首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般户致富奔小康。目前,该村已经培育成型了种植养殖类致富带头人12家。 (茹金水 曾莹莹 文/图)

  韩秀萍:日光西红柿成脱贫致富果

  日光大棚内硕果累累

  在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南瑞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西红柿日光大棚里,负责人韩秀萍正在指挥工人给西红柿掰岔、调头,以便西红柿更好地生长。

  “我们一期28个日光大棚一共占地220亩,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二期7个大棚目前已经投资了700多万元,占地100多亩。现在每年种植两季西红柿,除去成本和人员工资,一年差不多能获得400万元收益。”韩秀萍介绍说。

  这里的日光大棚和普通钢架棚不一样,主要区别就是阳光大棚一面是土墙,土墙的墙体吸热多、保温好,即使在冬天,也不需要再采用别的方式进行加热。在阳光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不仅结得多,而且品质好。当然了,日光大棚建造的成本也比一般钢架棚要高得多。

  据了解,今年49岁的韩秀萍是从东华村走出去的创业能手,她和丈夫原本在合肥市周谷堆市场从事西红柿收购、销售,一干就是20多年,积累了大量客户,是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的供货商。2017年,东华村党总支鼓励夫妻两人回乡种植西红柿,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于是韩秀萍夫妻俩满怀热情地回到了家乡。

  “创业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刚开始种西红柿,西红柿生虫、生病也遇到过,损失比较大,后来慢慢摸索出了经验,现在基本是稳赚不赔。”东华村支部书记邓华介绍道,楠睿蔬菜种植合作社是“一村一品”扶贫项目,村集体入股30万元,现在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每年有30户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合作社立足产业就业扶贫,为东华村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1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这里干活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块钱,干好了还有奖金,在家门口能找到这样的工作真不错。”该村脱贫群众韩修道满意地说。

  目前,楠睿蔬菜种植合作社已经成为东华村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韩秀萍表示,下一步,她将积极探索贫困户承包土地入股、温室大棚生产外包、合作管理等方式,带动更多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茹金水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