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近日,亳州市完成了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全市741家参评企业剔除水、电、气、污水处理、采矿等35家不参与分类的企业,其余706家评为A类的企业152家、占比21.53%,B类企业336家、占比47.59%,C类企业184家、占比26.06%,D类企业34家、占比4.82%。
据了解,2023年,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参评企业741家,占地面积43421.86亩、税收95.96亿元、营业收入1382.62亿元、研发投入经费27.48亿元、综合能源消费量80.24万吨标准煤、用工93272人,亩均税收22.10万元、亩均营业收入318.42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99%、单位能耗营业收入17.23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34.24万元/人。
其中,A类企业亩均税收40.87万元、亩均营业收入505.57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89%、单位能耗营业收入29.89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44.38万元/人;B类企业亩均税收9.93万元、亩均营业收入244.91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6%、单位能耗营业收入22.95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19.79万元/人;C类企业亩均税收5.48万元、亩均营业收入147.59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63%、单位能耗营业收入23.56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16.24万元/人;D类企业亩均税收3.13万元、亩均营业收入125.12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85%、单位能耗营业收入26.59万元/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27.66万元/人。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亳州市将做好亩均效益评价“后半篇文章”,在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基础上,依法依规差别化配置财政、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集聚,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效益提升,助力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落实《亳州市金融支持“亩均论英雄”改革白名单制度》,重点保障“白名单”企业的贷款需求;开展低效企业整治,持续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力度,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政府收储”等多种方式,高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记者武景 通讯员尹晨阳)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