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亳州新闻 > 谯城新闻

中安在线   2022-09-24 19:28:3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韩攀登   编辑:褚云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群众反映的琐碎小事,就是政府关注的民生大事。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召开后,亳州市谯城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谋划部署,把全力推动暖民心行动作为“一改两为”为民办实事的有力抓手,持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

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老年助餐点,老人们正在排队打饭。

  深化改革,孕育谯城特色

  今年5月3日开始,谯城区试点推行老年助餐服务,13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分布在城区和乡村,每天为老人提供用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

  如何有效辨识服务对象,提供快捷的供餐服务?谯城区大胆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一网共治”平台,整合各个部门信息,结合基础信息的采集、汇总与分析,用数据服务夯实了老年助餐服务的基础。

  “在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前,先通过‘一网共治’平台进行摸排检索,查看每个社区、乡村的老人情况,然后进行分析研判,最终选定了首批试点社区和乡村。”谯城区数据资源局局长高大珂告诉记者,经过摸排分析,选定的试点都是最需要老年助餐服务的区域。

  在谯城区魏岗镇刘各村老年食堂,该镇党委书记焦广春告诉记者:“借助‘一网共治’平台,发现全村有708名60岁以上老人,通过进一步分析,最终估测出需要助餐服务的老人数量。”

  在老年助餐行动中,谯城区以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服务,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多元化操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群众掏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五个一点”投入模式,保障老年食堂(助餐点)自给自足、持续运营。

  谯城区还建立了“中央厨房+社区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服务模式,城市社区引入国有大型餐饮企业统一配餐送餐,农村地区依托乡镇医养结合中心食堂统一配餐送餐,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开展以贫帮困、开发农村老年助餐公益性岗位,为失能、独居、高龄等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同时,谯城区还将老年食堂(助餐点)全部设立在村(社区)群众工作服务站,利用现有场所进行就地化改造,在集约资源的同时增加人气,区财政已投入1600万元建设改造资金。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融入老年课堂、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谯城区委书记周霄认为,暖民心行动的核心要聚焦重点群体,构建起“重心下移为方向、守正创新为路径、群众参与为关键”的治理格局,因此,通过精准摸排,把服务送给最需要的群众手中,让群众感受到暖民心行动的温度是关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解决好老人就餐难题的同时,谯城区也为小朋友们撑起一片快乐天空。

  “我家就住在这旁边,现在每天一早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她们帮忙照看,我也能安心外出工作了。”日前,在亳州市第十一中学附属幼儿园,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李木此高兴地说。

  李木此的女儿刚刚两岁多,半个月前刚刚送到这里,办理了托幼手续。“托育老师有四个,她们都很细心,孩子在这里玩的也开心。”她说,孩子先在这里适应一段时间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提前适应一下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孩子在幼儿园里时,老师还会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经常组织开展中草药贴画、五禽戏、花茶制作等活动,通过手把手的传授,让孩子从小感受地域特色文化。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把孩子安顿好了,大人的心才能真正踏实了。

  为切实解决家长“看娃难、入园难、接娃难”等问题,谯城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谋划,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谋划一批”等措施,有序增加普惠托幼资源供给,全方位推进“安心托幼”暖民心工程,准确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求,深挖各公办幼儿园潜力,在市幼儿园、郑店子小区幼儿园、花戏楼街道中心幼儿园等9个独立幼儿园开设了托育班。

  2021年,全区已完成托位数768个,2022年上半年已完成托位数910个,合计完成托位数1678个,已提前完成城区千人口4.6个托位数的目标任务。5月份以来,区教育部门对城区43所公办幼儿园逐一摸排,要求各园创造条件进行托幼一体化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9所,可提供公办托位数180个。

  谯城区用“小”举措解决了儿童“无人看、不会看、看不好”的“大”民生,为家长解决了“看娃难、入园难、接娃难”等问题,做到了“托”得放心、“育”得精心。

谯城区花戏楼街道白布社区的居民在附近运动场地快乐健身。

  “这个VR图片太精彩了,有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看着全景图就觉得全区各个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都在眼前……”日前,谯城区花戏楼街道居民吴长胜一边欣赏全民健身VR手绘图,一边高兴地说,“以后俺健身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适合自己的场地了。”

  吴长胜口中的健身VR图指的是“快乐健身”5D效果VR地图。今年以来,谯城区大力加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创新打造VR健身平台,并绘制上线了“快乐健身”5D效果VR地图,为群众快速找到运动场地提供了便利。

  “现在一到周末我就来练练五禽戏,天天都有老师教,方便好学。”日前,在市区华佗广场,市民吴大妈一边跟着老师的步伐练习五禽戏,一边高兴地说,这五禽戏就是当地群众的“课间操”。

  今年以来,当地精心组织五禽戏指导员利用周末走到群众中间,带领指导市民习练五禽戏等健身功法,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法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体验全民健身的快乐。

  健身有去处,停车有场所。

  近日,市民李鹏在城区魏武大道智慧停车楼前按下“存车键”,然后放心地去附近银行办事。

  “存车一个键、取车一个键,非常方便。”李鹏告诉记者。魏武广场附近有不少行政单位,还有多家银行、商场和居民小区,是市区停车位最紧张的区域之一。今年上半年,魏武广场智慧停车楼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困扰附近群众多年的停车难题。

  在停车库智能语音提示下,市民将车头朝里开进车库,熄火下车、锁上车门,然后走出停车场按下“存车键”,卷帘门自动关闭,前后仅用时20多秒。剩余的停车动作,将由停车楼智能系统自动完成。

  停车楼总高18层,每层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同样的750个停车位若是全部在地面,占地面积要超过1万平方米。在停车楼监控室,记者通过视频看到了卷帘门关闭后的场景——自动托运设备将汽车转运至停车楼,楼内是750个空格围成的长方体,每个空格为一个停车位,宛如一个巨大的矩阵等待机械手运来汽车存放。

  取车也很方便,找到与存车口编号一致的取车口,输入车牌号,点击“确定键”,智能停车系统便开始启动。一分钟后,取车口卷帘门打开,车头朝外的汽车就出现在眼前。

  在推进便民停车行动中,谯城区改出新车位“扩增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片区改造、闲置地块改造,新增车位12702个,开展居民小区地下车库盘活行动,5245个车位得到有效利用;完善新拓空间设施,加快汽车充电桩的布点建设,完善停车场配套设施,新增充电桩1040个;智慧停车更方便,将现有的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周边9646个车位接入全市智慧停车平台端口,实现市区停车泊位一网统管。多措并举之下,原先的“随意停”变成了现在的“规范停”。2022-2025年,谯城区计划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6000个以上;每年新增城市停车泊位4000个以上。

  创新改革,谯城区还把着力点放在了补齐短板上。

  “健康口腔行动中,我们的首要举措就是补齐公办口腔专科的短板。”谯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建设标准,谯城将投资2000万元建设口腔专科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口腔门诊、住院部、综合办公室等,规划牙椅20台,住院床位总数15张。专科医院拟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并开始试运营。

  “这颗牙齿现在疼不疼?我先看看,你别紧张!”日前,在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口腔科,医生冉文涛正在给患者诊治。清洁宽敞的诊室里,一个个就诊椅整齐地排列着,中间有隔板均匀地隔开,环境很舒适。

  “我们不仅在硬件上加大了投入,在软件上也增加了医护力量,全心全意为周边患者提供口腔诊疗服务。”冉文涛说,医院位于老城区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大,就诊患者很多,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医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硬件、软件齐发力,精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口腔健康,关乎着千万百姓的幸福指数,面对口腔就诊贵、就诊难、就诊烦等问题,谯城区大力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打造引擎树标杆在全面达到口腔就诊床位数等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口腔健康公立资源建设,严格依照二级口腔专科医院标准设置。在已有医疗机构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目前还正在筹建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陵西湖口腔专科院区,打造区域引擎、树立行业标杆。

  同时,谯城区还开展了口腔健康进校园活动,把健康口腔教育写入了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学计划中,每学期授课一次,推动口腔健康走进校园、养老院,打造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模式。与南京市口腔医院、安徽省立口腔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实行“专家巡诊”,安排专科医院各临床专业专家团队定期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坐诊,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口腔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强化技术梯队力量,提升治疗技术水平。

谯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药膳制作技艺现场,名徽厨正在制作药膳。

  宣传推广,服务群众所求

  “我现在工作稳定,在这个销售公司,一个月工资好几千呢!”日前,市民陈龙高兴地说道。

  一个月前,家住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的陈龙还在为找工作发愁。通过社区走访宣传,他了解到目前谯城区正在积极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龙在小程序上发布了求职信息,很快就有多家企业与陈龙对接,没过多久陈龙就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发布个人信息后,招聘平台自动给我匹配了好几个企业,投过简历后没多长时间,我就接到了企业的电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就业促进行动,谯城区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

  群众知晓率的提升在“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中也精准体现了出来。

  “这是华祖焖鸭,里面用了香草、良姜、草果等16味中草药,具有畅血化痰、祛风湿、通脉络的功效。”日前,在谯城区药膳餐饮怀养堂的后厨操作间,身怀非物质文化遗产药膳制作技艺的厨师王凯左手颠锅,右手翻勺,不一会儿,一道香味四溢的药膳便新鲜出炉。

  今年以来,谯城区大力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努力将谯城“新徽菜”打造成为代表皖北美食文化的特色“名片”,推动实现“谯城名吃有特色,特色名吃有标准”的目标。

  谯城区积极组织开展“新徽菜·名徽厨”各类特色菜品评选,举办了“新徽菜·名徽厨”十道养生药膳、十大合碗、十类特色小吃、十款花茶大众网络评选,网络评选平台访问量达46554人次,累计投票30810票,152人登记成为谯城区“新徽菜·名徽厨”美食推荐官。

“五马琴书”走进老年课堂,成为老年人喜欢的科目之一。

  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感受着暖民心行动带来的幸福感。

  “现在一有时间我们就来听听琴书,一边听一边还能学呢!”日前,在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60岁的支桂荣一边欣赏琴书表演,一边跟着比划手势和腔调,边听边唱,开心不已。而现场有20多位观众都和他一样,一边享受这场文化大餐,一边有模有样地学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满头银发的老人。这场活动就是当天老年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村里开设老年课堂就是谯城区老有所学的内容之一。除了给基层老年群体送上文化大餐以外,谯城区还根据群众需求,为村民量身定制了各类兴趣服务。

  目前,谯城区依托区老年大学、区文化馆等设置了4所区级老年大学分校;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设置了老年学校、老年课堂。

  要把这项群众有需求的惠民行动干好,师资力量的注入是关键。谯城区委书记周霄介绍,“我们已建立24个乡镇(街道)老年学校、275村(社区)老年课堂,参与学员17336人。统筹全区优秀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等资源,建立了600余人‘老有所学’师资库,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对师资的评价也都很好。”

谯城区光明路农贸市场,市民们正在选购新鲜蔬菜。

  长效机制,结出丰硕成果

  “我在附近住好多年了,经常到这个市场来买菜。现在市场变得更规范、菜品更齐全,卫生也更好了。”市民方金秋说。“市场改造后更加干净整洁,商户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啦。”市场商户张永霞说。

  市区光明农贸市场由于市场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存在硬件设施老化、分区杂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从今年5月起,光明农贸市场作为谯城区文明菜市试点进行改造。

  从摊位规范、经营行为规范、秩序规范和硬件设施提升改造着手,由原来的阶梯式菜台提升为导台式菜台,并对水产区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改造后的菜市场铺面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面貌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便捷和舒适。

  据了解,目前城区共有菜市场26个,其中在营菜市7个,改为超市的3个,停业菜市4个,在建菜市12个。谯城区结合实际,研究制订了《谯城区文明菜市行动方案》,确定光明路农贸市场、西湖雅苑菜市场、丰水源农贸市场等5个市场为2022年实施文明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的对象。2023年,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将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2024-2025年,将巩固整治和改造提升效果,形成文明菜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解决了菜市场“臭烘烘、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等突出问题。

  “当孩子出现乱丢玩具的行为时,我们可以说‘和阿姨一起帮这些玩具回家休息’,大家一定要记住,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我们引导的。”近日,记者走进谯城区东方职业培训学校时,一场生动有趣的线上育婴课正在开展。

  家住市区文化小区的刘雷是东方职业培训学校2022年第一期结业的学员,“参加家政培训后,我取得了《月嫂证》《育婴员证》。掌握这些技能后,一方面可以为别人提供更专业的家政服务,另一方面让我成功就业,大大改善了我的生活。”刘雷说。

  “刘雷到我们家工作四个月了,她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我们都很放心,对她也很满意,不管是给宝宝做辅食还是带宝宝玩,她都很尽心。”聘请刘雷的市民曾志红开心地说道。

  谯城区商务局商务股股长刘福利介绍,区商务局根据放心家政行动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围绕技能培训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同时正在推动家政进社区工作,已确定丰水源社区、马元社区等6个社区作为今年放心家政的试点社区。另外,谯城区还开发了“我当家政”“我要家政”小程序,通过完善家政服务需求信息,搭建服务与需求平台,并积极推进家政协会成立,更好地联系协调、统筹家政服务信息。  

  今年以来,谯城区各项暖民心行动已初见成效。

  老年助餐方面,目前全区投入使用老年食堂117所,覆盖21个乡镇、40个城市社区,接受助餐服务老人累计113670人次,满意度达到99.6%,预计10月底实现275个村(社区)全覆盖,可稳定满足4万名老人就餐服务需求。

  当前谯城区正在着力打造“三公里”就业服务品牌,已搭建起完善的基层网格体系,覆盖了38个城镇社区、257个小区。“目前各社区都建立了‘三公里’就业圈专项服务台,同时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落实AB岗。”谯城区人社局副局长孙小冉介绍,目前村级(社区)就业促进服务站也已经建立,覆盖全区24个乡镇、街道,275个村、社区。

  为争取谯城区更多徽菜项目纳入省级培育项目,该区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本地名特徽菜,通过遴选培育项目,制定课时安排、补贴标准、培训方式等,完善徽菜名厨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上报省、市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尽早实现建立本地徽厨培育项目名录,自主实施培训、考核、发证,目前,徽厨培育项目滋补牛肉馍(小)专项职业能力项目已纳入省级徽厨培育名录。

  谯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谯城将努力把“新徽菜”打造成为代表皖北美食文化的特色“名片”,做到“菜品有特色、厨师做得出、民众吃得到”,推动全区徽菜徽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推动全民健身,谯城区在最好的地段、最美的公园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快乐健身”行动,覆盖范围更全面,截至2021年底,谯城区体育场地共有3778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各级社会指导员3566名,城区范围已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已经形成。

  暖民心行动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也是谯城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谯城区着眼实际,以切实可行的举措推动十项暖民心行动齐头并进,真正将“民之所望”化为“政之所向”,真正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记者 韩攀登)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