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亳州新闻 > 亳州人文

手写春联、窗花剪纸、民俗展演……

中安在线   2023-01-28 10:04:16   来源:亳州新闻网    作者:路振杰 张延林 曾莹莹 王旭 路振杰   编辑:胡先进

  墨香留住老传统

  中药老字号承庆堂正在贴春联

  古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是春节到来的重要标志,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临近,走在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人们,无不被安徽中药老字号“承庆堂”大门上刚贴的春联所吸引。这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造型别致,灰墙黑瓦、古色古香,漆黑的木门上,一幅大红的春联格外醒目,“鸡鸣晨诵本草经 挑灯夜读伤寒论”,浑厚圆润、遒劲有力的14个大字,无声地向过往游客述说着这家百年老店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态度。

  据该药店负责人李正风介绍,八年来,承庆堂一直坚持每年小年贴春联,“我们请楹联学会的专家撰词,请本地知名书法家书写,贴的时候我父亲以及我的儿子孙子,我们一家四代齐动手,共同感受贴春联这一年俗的乐趣与意义。”李正风表示,他的两个孙子一个9岁一个4岁,之所以让他们从小参与贴春联,就是想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要把中医药这一家族文化传承下去,把贴春联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好。

  连日来,我市各地书法爱好者纷纷开展义务写春联活动。1月15日,在蒙城县新华书店梦蝶湖门店,蒙城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读者写“福”字、送春联,读者挑选着自己的专属祝福,有的还在书法家指导下挥毫泼墨,合力创作;1月18日,亳州晚报社联合谯城中学教育集团在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开展义务写春联活动,师生书法爱好者在谯望楼前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一副副春联,送给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年贴的都是手写春联,内容也各不相同。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贴街上卖的印刷品,虽然很省事,但我感觉还是手写春联更有意思,更有年味!”拿着一张张通红的、墨迹未干的“福”字,市民魏新春喜笑颜开。(记者 路振杰/文 张延林/图)

  巧手剪出红火年

  王炳华和杜娟在教学生们学习剪窗花

  1月18日,家住市区天润花园小区的75岁老人马忠义和老伴儿,将自己手剪的窗花一张一张认真地贴在窗户上,这些窗花是他们在社区组织的剪纸活动中收获的成果。

  马忠义说,过去一到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窗花,他也会剪一些简单的窗花。现在搬进了高楼,春节贴窗花的变少了,也有一些喜欢窗花的人选择从网上购买现成的窗花。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他和老伴儿又把年轻时候的手艺捡了回来,看着自己剪的美丽窗花,好像回到了过去。

  “我打算买一些红纸,跟剪纸老师多学习学习,剪一些更大更漂亮的窗花,送给孩子们。”马忠义说。

  “贴窗花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社工朱友花说,春节临近,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剪窗花这项传统习俗,社区组织了一场剪窗花活动,邀请剪纸老师教居民们剪窗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王炳华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春节前,他和老伴儿杜娟都会根据当年的生肖剪很多窗花作品。农历2023年是兔年,他们设计了许多兔年元素的剪纸图案,如双兔迎春、兔年吉祥等。

  王炳华说,根据春节习俗,人们一般在年二十九或年三十时贴窗花。在此之前,他都会剪很多窗花,送给邻居和亲朋好友,也会带领学生们到小区、乡镇赠送剪纸作品。

  “大家看到我们的剪纸都很喜欢,特别是孩子们。看到他们贴在自家窗户上的窗花,我们心里特别高兴。”杜娟说。

  两位老人常年免费做剪纸培训,寒假期间还有很多教师、学生来跟他们学习剪纸。“非遗需要传承,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杜娟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剪纸,春节时大家都能剪出自己喜欢的花样贴在窗上。 (记者 曾莹莹/文 王旭/图)

  踩街闹春年味浓

  马氏社火演出现场

  1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之际,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氏社火的艺人们,挑起了“花挑”,赶起了“黑驴”,走进利辛县马店孜镇马店社区,和当地群众共迎新春佳节。

  挑花挑、赶黑驴、打腰鼓、扇子舞……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群众的喜爱,欢呼声、喝彩声不断,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让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挑花挑,挑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赶黑驴,你追我赶,赶着生活蒸蒸日上。这次演出历时120多分钟,在一个个高潮和欢呼中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还不舍得离去。

  “大年初一,我们还将在利辛县举办民俗踩街,随后到五一广场进行更大规模的民俗闹春表演活动。”马氏社火负责人马西臣表示。

  亳州马氏社火是典型的淮北地区乡风习俗,表演内容丰富,包括舞龙、舞狮、高跷大秧歌、担花挑、独杆轿、赶黑驴、撑旱船、推花车、老婆赶会等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这些节目分开可单独表演,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场大型的民俗活动。

  每年春节和传统庙会时是马氏社火最热闹的时候,整个社火表演以大块的色块组成花团锦簇的团花效果,舞龙、舞狮的着明黄色;担花挑采用粉红色;高跷、旱船采用大绿色;独杆轿则是纯白披红,各类色彩流互相穿插,竞相炫技,组成万紫千红的火爆场面,和着激烈的锣鼓,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有三件事令人难忘,拾炮、走亲戚、看鬼会。”家住谯城区的市民刘新民所说的“看鬼会”,又叫“大班会”,是一种流传于亳州地区的民间哑舞剧,“阴官审秦桧”的故事和表演在节日里为群众带来消遣和欢乐的同时,也表达着惩恶扬善的内涵。

  自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传承人朱军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大班会团队成立了双沟镇大班会传习基地,在周边地区招揽年轻的学徒,让新的活力参与到大班会的延续中来。朱军表示,年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排练,演员们摩拳擦掌,就等着新年的到来,好让父老乡亲好好过一次“鬼会”瘾。      (记者 路振杰 文/图)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