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亳州新闻 > 亳州社会

中安在线   2022-05-23 09:48:42   来源:亳州新闻网    作者:李锦文 方文明 曾莹莹 陈光付   编辑:胡先进

  蔬菜基地迎来大丰收

  志愿者帮忙采摘辣椒

  时下,正值头茬瓜果蔬菜成熟季,谯城区谯东镇余集村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初夏大丰收。

  5月18日,在余集村宋寨张影的蔬菜种植家庭农场里,只见一座座蔬菜大棚一字排开,棚内生机盎然,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余集村的志愿者正帮助张影一家人在地里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辣椒,现场一派喜获丰收的繁忙景象。

  “你看这个青辣椒,个头大,还新鲜,我已经摘过一茬了,卖了3000多块钱,按照今年的行市,今年我这12棚辣椒,至少能卖10万块钱以上。”蔬菜种植户张影一边采摘青椒一边高兴地介绍。

  今年,张影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建有12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的是青椒和螺丝椒,占地十余亩,在4月份就已经开始采摘,由于成熟早、质量好、品相新鲜,目前的批发价为3块钱一公斤,市场销售非常畅销。

  “当前天气晴好,俺家的辣椒每四五天就要采摘一次,每棚可以采摘1000多公斤,现在青椒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其中螺丝椒市场价更是达到4.5元一公斤,市场行情非常紧俏,俺们一家人清晨四五点钟就来采摘,就是为了赶上好行情多卖点钱。”虽然略显疲乏,但张影的脸庞上仍透露出抑制不住的丰收喜悦。

  谯东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目前谯东镇全镇范围内共有蔬菜大棚800余个,占地规模约600亩,主要种植辣椒、大蒜、西瓜、番茄、豆角、香菜、白菜等多个品种,带动当地5000余户农民就业,有效促进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赋能增效。(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方文明 文/图)

  小板材闯出大市场

  工人正在加工板材

  5月19日,在谯城区古城镇柴庙村一家木材加工厂,20多名工人正紧张工作,有的在剥树皮,有的在晾晒板材,有的在车间压板。

  “现在疫情严重,正常的劳动力都不能出门务工,像我这样的老年人,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拿两三千块,还能照顾孙子孙女,又不误田管,我开心得很。”正在干活的冯庙新村60岁的柴修才高兴地说。

  47岁的刘杰,是厂子的负责人,曾经在市区一家单位上班。近年来,他看到农村盖房都是钢混结构,已不用梁檩,像杨树、槐树、柳树等乡土树木派不上用场,只能当柴火烧锅。而随着农民做饭用上电和煤气,柴也不再烧了,乡土杂木被丢弃,他感觉很可惜,就想着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2006年,他辞去工作,回乡和一个朋友办起木材加工厂,开始时,只是收购原木,然后销往外地;后来进行简单加工,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造成了亏损,朋友看厂里亏损,打起退堂鼓,刘杰就自己负债经营。他经常外出学习、考察,慢慢地掌握了技术,跑出了门路。

  他购买来新设备,建起晾晒场、剥皮车间、压板车间,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渐改进工艺,将树木剥皮、晾晒、刷胶、冷压、热压等,加工成合成板,销售到山东的一些家具厂。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他最多时招收了30名农民工,大批量生产多层胶合板,产品销往上海、安徽六安、江苏常熟、山东临沂等地,产品无积压,效益日益提高,去年上缴税收30多万元。

  他将废弃的乡土树木提高了“身价”,成为可用之“材”,自己走上致富路,还解决了数十名农民就业,同时,为当地增加了税收,成了乡村里的创业能人。(记者 路振杰 通讯员 王立杰 文/图)

  哈密瓜种出甜蜜好生活

  吊着长的哈密瓜

  “哈密瓜吊着长,没见过吧!”5月10日,蒙城县许疃镇许疃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内,放眼望去,水泥路西侧都是连体大棚,大棚里一个个硕大饱满的哈密瓜悬挂在半空,长势喜人,种植基地技术员刘德玉自豪地说。

  温室果蔬产业是许疃村的主导产业,这两年村“两委”在坚持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尝试引进了温室哈密瓜、反季节无公害大棚蔬菜,不断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将哈密瓜采用“吊”种的方式,种进温室大棚里,最大化利用大棚的空间,确保哈密瓜引种成功。

  哈密瓜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喜日照充足、空气干燥、雨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等诸多自然条件,田间管理技术复杂,为此,许疃村邀请刘德玉走进大棚开展哈密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

  “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吊’着长的哈密瓜亩产更高,预计今年亩产6000斤没问题。”刘德玉边查看哈密瓜长势,边介绍哈密瓜种植效益。

  哈密瓜种植不仅壮大了许疃村的集体经济,还带动了留守妇女、老人、脱贫户务工。哈密瓜对技术要求高,但管理起来不费大力气,即使是老弱劳动力也能在瓜棚里干活。“在这里干活,离家近能照顾家里,工钱给得也不少,一天60块钱呢!”正在干活的脱贫户戚自英说。

  “哈密瓜田间管理用工量大,每天需要20名工人,平均每人每月能挣1200元到2000元。”刘德玉说,哈密瓜一年能种两茬,目前第一茬即将上市。等这茬哈密瓜下市,就会腾茬整地,栽种下一茬哈密瓜,到中秋节后又能上市销售了。

  许疃村党委书记韩波表示,下一步,许疃村将在哈密瓜产业发展上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哈密瓜产业种植水平,激活农民观念,带动和促进哈密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哈密瓜一样的甜蜜生活。(记者 李鹏 通讯员 朱强 陈宇 文/图)

  朝天椒带来好“钱景”

  在十八里镇蒋李村辣椒育苗基地,工人正忙着打药

  初夏时节,在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辣椒基地,10多名“钟点工”正在忙着薅草、间苗、打药,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天气暖和了,要经常通风、薅草、间苗,这样有利于辣椒苗生长。”基地负责人穆朝海说,2022年,他育了15亩朝天椒苗,准备种1000亩朝天椒,有订单,不愁销路。

  据穆朝海介绍,一家药业公司于2020年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在蒋李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植芍药、牡丹等道地药材。“谯城区政府鼓励药材套种辣椒模式,牡丹、芍药前两年是可以套种辣椒的。这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收入。”穆朝海介绍说,每天来基地干活的有1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天工作8个小时,70元工资。

  “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活不重。我今年60多岁了,家里10多亩土地都流转给企业了。在家闲着没事干,干点农活,挣点零花钱。”蒋李村村民白海斌一边浇水,一边笑着说。

  十八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科技特派员李勉君说,2022年该镇种植朝天椒和泡椒4000亩,发展药材套种辣椒、小麦套种辣椒模式,连片种植辣椒30亩以上的,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2021年朝天椒亩均效益达5000元左右,泡椒效益达1万元左右,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谯城区十八里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逐渐形成以养殖、蔬果、光伏、药材、花卉等为主的产业。目前十八里镇已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30多家,流转土地达3万余亩,依托“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企业增效、村民增收的“双赢”效果,带动40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年增收3200万元,助力了乡村振兴。(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陈光付 文/图)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