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亳州新闻 > 亳州要闻

——亳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脱贫攻坚工作述评

中安在线   2021-09-17 08:28:03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李鹏   编辑:胡先进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刻。

  2019年的春天,经省政府批准,利辛县和涡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市三县一区全部实现“摘帽”。

  已有3700年历史的亳州,首次消除绝对贫困。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286个、贫困人口48.95万人,贫困发生率9.68%,任务艰巨。

  涓涓细流成大海,点点星光亮银河。

  全市1331家单位包保1277个村(社区),6.05万名干部帮扶18.3万户贫困户, 技能培训2.27万人次,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78家、就业扶贫车间24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948名,因地制宜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3.4万个,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7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8.2亿元……

  回顾决战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亳州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2018年,谯城区和蒙城县成为全省首批“摘帽”县;2019年,三县一区全部实现“摘帽”。在省年度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好”的等次,且位次逐年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传好“接力棒”,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亳州再出发!

                                  贾建民(右)走访贫困户(资料图片)

                                       胡静静种植的桑葚(资料图片)

  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队伍

  “每次有什么好事她总是先想着我们,帮助俺及时解决困难。”每次提起扶贫小组长王荣,蒙城县王集乡大韦村的脱贫户韦长凤都会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全市10308个自然村,都配备了扶贫小组长。和王荣一样,参加了县、镇组织的扶贫业务培训,掌握了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帮扶政策措施、扶贫手册规范填写、“两不愁三保障”安全排查内容等,提高了扶贫业务水平,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组织力量。不仅要有铁打的阵地,更要有一支打得赢、守得住、永不走的战斗队伍。

  亳州市为286个贫困村和60个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选派1047名帮扶干部,为10308个自然村配备扶贫小组长,一大批经过脱贫攻坚锤炼的优秀干部快速成长,在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灾情应对等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群众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亳州市在全省率先设立扶贫局,各县区均单独设立扶贫工作机构及贫困信息监测中心,选派59名优秀干部到市县扶贫部门挂职、任职。乡镇(街道)设立扶贫工作站,新增乡镇扶贫专职副书记或副乡镇长60名。另外,还组织1331家单位包保1277个村(社区),6.05万名干部帮扶18.3万户贫困户,实现“两个帮扶”全覆盖。

  2016年,来自河南省扶沟县的贾建民考上了利辛县乡镇机关公务员,并于当年担任中疃镇扶贫办主任。从省级贫困县来到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党的扶贫好政策落实到贫困群众心坎上,让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

  贾建民和全镇扶贫干部一道,精准落实党的扶贫政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虽然扶贫工作繁重,但他坚持工作之余进村入户走访。5年来,他走访了全镇164个村庄1000多户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不仅确保党的政策精准落实到了每一户贫困户身上,而且还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帮助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所有的扶贫政策,都在他心里,全镇贫困户的情况,都在他心里。”同事们这样评价贾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

  亳州市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为决战决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党政同责、书记主抓,按照“满足扶贫工作一切需要,火力全开,适当宽裕,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拿出主要精力主抓脱贫攻坚,各级政府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专职具体抓,其他党政负责人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扶贫工作。

  产业兴旺夯实脱贫之基

  秋意渐浓,服装生意开始进入旺季。在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就业扶贫基地,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着各式服装,村民的欢笑声和缝纫机的嗒嗒声,共同演奏出一首和谐欢快的生产进行曲。

  “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出门打工。现在,多亏了我们村的扶贫车间,让我们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既挣到了钱,又能照顾家庭。”正在扶贫基地车间加工服装的脱贫户穆双平高兴地说。

  炮台沟村扶贫基地建设于2016年,车间常年用工10余名,赶工忙季用工20余人,其中脱贫户4人。“感谢政府给我提供了生产厂房和这么好的政策,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为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人均月增收4000多元。”车间负责人梁桂玲说,村民们干劲十足,形成了“争着干、比着干”的工作气氛。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78家、就业扶贫车间24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948名,技能培训2.27万人次,因地制宜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3.4万个。依托温氏集团、强英鸭业等企业,以“四带一自”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发展到村到户种养扶贫项目41.1万个,发展“金银林”林业产业扶贫工程10.7万亩,4.8万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300元。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

  我市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7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8.2亿元,全过程、全方位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提升,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我市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贷款37亿元,带动8万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020年疫情期间,提前拨付市级专项扶贫资金5.64 亿元,全力保障扶贫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调度推进,全市2020年度3716个扶贫项目全部当年完工。

  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与管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成效。只有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才能做到精准“滴灌”,开出更多产业之花。

  产业基础打得牢,经济发展跑得快。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0年286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7.2万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0011元,年均增长20%。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多好日子还在后头。

  辉山村依托辉山烈士陵园,深挖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00人,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速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全县前列。”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说,辉山村民越来越富,村庄越变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旺,村集体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亳州市立足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草药种植等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形成涡阳辉山村、谯城药王村等一批特色旅游扶贫新样板,创新实行“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各县区成立共富公司、各村成立振兴公司,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6.4 亿元、村均收入52.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强村297 个。

  小康路上确保不落一人

  “这几年,靠着政府的‘雨露计划’,俺家两个孩子上学每年能拿到6000块钱的教育补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孩子们上学的动力更足了。”谯城区淝河镇脱贫户唐小丽说。

  2014年,因爱人李兰飞二级精神残疾,唐小丽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9月,女儿李文静考上了河南省漯河市一所五年制高职院校。2019年9月,儿子李文博考上了合肥一所中职院校。按照“雨露计划”资助标准,李文静和李文博每人每学期能获得1500元的教育资助。

  实施“两不愁三保障”以来,我市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助资金27.3 亿元,资助19.2万人次,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惠及906.02万人次,综合补偿比91.6%。完成危房改造8.1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2042户5755人,全部落实后续帮扶措施,95%以上得到了产业、就业扶持。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8处,545.6万农村居民实现安全饮水。

  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落”。亳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用药“长期处方”、行动不便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解锁救治严重精神障碍关锁患者和失能五保老人医护养融合发展等工作,为行动不便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26224人,集中救治贫困精神障碍患者2253人,将全市失能五保老人补助标准提高到3.6万元,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连通,组织对涉案贫困人口逐户走访,精准落实帮扶举措,确保所有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片-组-邻”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亳州市紧盯“三户一体”,对符合条件的因灾、因疫等致贫返贫人口及时纳入监测管理,及时消除10650名脱贫不稳定和19272名边缘易致贫群众致(返)贫风险,实现了脱贫人口“零返贫”、边缘群体“零致贫”。针对“老少病残孤”特殊困难群体,坚持逐个走访、逐类分析、逐项解决,用足兜底保障政策,全市贫困群众纳入兜底保障占比40%。建立统一由乡镇卫生院做好失能五保老人规范护理工作的机制,确保特殊群体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做好衔接撬动乡村振兴

  “我们工作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逐人逐户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进行数据比对,确定监测对象。”谯城区颜集镇黄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八批选派帮扶干部赵玮玮说,乡村振兴工作队正在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向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等300个村选派第八批873名帮扶干部,主要任务是“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

  乡村振兴不仅要借助“外脑”,还要激活广大的乡土人才。

  走进谯城区十八里镇西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仿佛走进了“水果王国”,各式各样的水果让人眼花缭乱。“传统种植模式下,乡亲们常年劳累,还挣不到钱。自己学的是农学专业,怎么样才能派上用场呢?”负责人胡静静说,2014年,她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创业之初很困难,没有资金,胡静静就找亲戚朋友借,加上贷款筹措了20万元启动资金。“当时建了三座大棚,种植草莓和西瓜,做到冬天夏天都有水果,我锄地、除草、修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从理论到田间,没想到成了一名新农人。”胡静静说。

  经过不断努力,胡静静成功培育出猕猴桃、树莓、蓝莓等水果,打开了市场。西苑合作社目前已创立了多个自有品牌,用于农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配套提供采摘、休闲、观光、娱乐等服务项目。

  为让乡亲们尽快学会技术,走上致富路,胡静静开办了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手把手教大家学习技术,发挥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农民持续增收。“希望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能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胡静静表示。

  脱贫攻坚目标已经胜利完成,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记者 李鹏 文/图)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