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亳州 > 中华药都

中安在线   2025-03-03 09:20:18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赵琳琳 张艳   编辑:胡先进

  沐浴着春日暖阳,在亳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活跃,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园区处处激荡着创新提升的磅礴乐章。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围绕“药都新城”定位,在传承千年药都底蕴的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撬动中医药传统产业升级,让更多传统中药企业焕发“新机”。

  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中药

  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实验室,身着白大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精密仪器前忙碌着,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药香,与电子设备运转的轻微声交织成独特的科研韵律。

  “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高效液相室,我们的实验人员正在进行的是炮制工艺的相关研究。”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文高告诉记者,公司现有研发人员41人,质检中心拥有公司质量控制室、高温室、天平室、仪器室、理化测定室、高效液相室、原子吸收室、气相室、标液室等多个功能模块,可提供800余种药品检测,同比处在行业先进水平。

  近年来,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将更多精力投入科技研发上来。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也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胡文高说,“2024年,通过对白芍趁鲜加工炮制工艺的研究,我们的白芍的含量达到了3.2以上,是药典的两倍。通过白芍质量工艺的增加,白芍产量2024年较2022年增加了1.5倍,单品产值达到7100万元以上。”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利用现代科技炮制中药饮片,企业利润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我们的企业利润也从之前的1000多万元达到了4000多万元。近三年营业收入达15.4亿元,利税总额达亿元,较之前翻了两倍。”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大焱高兴地同记者算起了“科技账”,同时,公司通过搭建创新资源对接平台,促进了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

  在安徽养生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超临界CO2萃取设备正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金色油状物。“每100公斤孢子粉仅能提取20—25公斤孢子油,相当于药材精华再进行百倍浓缩。所以说它比较珍贵。”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娄本村向记者介绍最新研发的灵芝孢子油提取技术。

  作为一项中药现代化的创新成果,安徽养生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灵芝孢子油的提纯不仅撬动了新的市场领域,更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与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我们的灵芝孢子油销量几乎占到我们总销售额的一半,利润非常可观。”娄本村告诉记者。

  为企业注入科创强劲动力

  无论是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的现代科技炮制技术,还是安徽养生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灵芝孢子油萃取技术,都只是亳州高新区创新潮涌中的朵朵浪花。

  推进科技创新是亳州高新区坚持“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亳州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亳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亳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张艳告诉记者,2025年2月,亳州高新区凭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成效,获评安徽省2024年度“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先进单位,这也标志着其在推动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2024年,亳州高新区交出了亮眼的“创新答卷”: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备案量达196家,增长51%;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至81家,较上年显著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同时,园区全力推进“两清零”任务,9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企业、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实现“清零”目标,为规上企业创新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亳州高新区把科技企业培育作为增强企业创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厚植科技型企业发展沃土。该区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规律,积极配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以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优势赋能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级。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内生化创新机制,逐步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24年园区归集全社会研发费用投入8.94亿元,上报总额和增速排名为全市第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GDP)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让科技转化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是一道时代的必答题。亳州高新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开发等形式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创平台,促进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引领带动相关技术领域进步。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平台开展复合黄精露酒、功能酵素、经典名方、创新药、一致性评价、抗病育种、无人化自动装车设备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拟认定市级研发中心3家,目前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30家。

  同时,亳州高新区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融通,打通产学研用环节的难点和堵点。2024年,先后组织安徽东方帝维等8家企业在安徽“双创汇”走进亳州活动上与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签约,签约项目金额1350万元,预计将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亳州高新区登记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7.38亿元,同比增长50%;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83亿元,同比增长100%。

  一组组鲜活数据、一项项顶尖成果,充分展现了亳州高新区坚定“高新”定位,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5年,亳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化‘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力争高企总数突破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20%以上的增长,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助力‘药都新城’建设。”张艳表示。(记者 赵琳琳 通讯员 张艳)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