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滁州 > 市外媒体看滁州

中安在线   2024-03-13 08:06:0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陈浩   编辑:程洁

  张小洁没有想到,本科毕业、入职市重点企业——华瑞微电子的自己,能够享受到购房补贴。更出乎她意料的是,10万元的补贴,从申请到发放不过一周时间。“滁州是我的家乡,又有那么好的人才政策,以后就待在这,好好干!”小张坚定无比。

  滁州,地处皖东,又称亭城,被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覆盖,被称为“安徽第三城”。张小洁扎根滁州的故事,是近年来各路人才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的缩影。

  双向奔赴,擦出耀眼火花。

  一边,滁州连续2年成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此一展身手。2022年,滁州常住人口净增数量长三角第6、全省第2;去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人数翻番。

  另一边,广聚人才第一资源后,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足了。它坐稳了“安徽第三城”的位置,GDP在全国的位次由十年前180名开外升至现在90位,是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稳坐“安徽第三城”的滁州。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城聚人

  张小洁选择扎根滁州,与当地开展“千企百校”校园招聘活动密不可分。正是在招聘活动上,她重新认识了家乡,了解到回乡后能够享受怎样的人才政策。

  在滁州,像张小洁这样返滁、来滁就业的大学生还有很多,2023年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6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约2万人。

  科研平台和高校,是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

  2023年,尹雪斌很忙。

  在他的带领下,位于滁州的“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安徽省科技厅认定。“所谓功能农业,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农产品营养化、功能化,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农业发展阶段。”担任实验室主任的尹雪斌告诉记者,这是我国首个融合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完整“创新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有了它,相关人才自然纷至沓来。”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这一年,蒋元春也很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迎来第三批学生。“2021年,建在滁州天长的园区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在校生达5000多人,教研人员全部来自南京本部。”身为园区党委书记的蒋元春说,园区不仅是教学单位,还承担着复杂环境综合观测等科研工作,“我们还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聊时局”了解到,服务人才过程中,滁州想人才之所想,还想他们之未想。

  “滁州市实施‘双创之星’产业团队和‘产业新苗’人才培育,我区有3个人才团队获选,极大鼓舞了人才团队的干劲,带动近20名高层次人才来到滁州创新创业。”南谯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涛说。

  滁州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滁州新建院士工作站7家,新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70人,居全省前列。

  “目前,滁州已构建以打造长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为目标,以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牵引,以‘双招双引’一体部署为抓手,以落实年度招才引智‘十大举措’为重点,以开展‘星耀滁州’系列人才活动为载体,以深化‘四即四享’改革为保障的‘六位一体’人才工作格局。”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说。

  滁州光伏生产企业。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人兴城

  城市聚集人才,人才服务产业,产业兴旺城市。在这个逻辑闭环里,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体现得淋漓尽致。

  地处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N型单晶硅超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的企业。

  走进旭合新能源车间,只见AGV(自动导向车)来回搬运着硅片。“我们产线自动化水平很高,技术水平、产品效率也行业领先,因而人才需求特别旺盛。”公司运营总监、电池事业部总经理任军利说,落户以来,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在人才招引、人才政策享受方面给了企业很大支持,“常规动作之外,还引荐行业‘大拿’担任企业高级顾问,主导着我们的技术路线。”

  任军利透露,坐拥人才和产品优势,旭合新能源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跻身先进光伏制造行业第一方阵,并以滁州基地为总部启动IPO、登陆资本市场。

  隆基光伏展厅。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企业得利,产业获益。

  工作日,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先进电力电子与电能转换实验室内,十来名研究生正在进行课题研究。

  “去年5月,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揭牌成立。随后,相关专业师生‘进驻’,围绕滁州优势产业,聚焦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开展科研、破题。”在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副院长唐曦眼中,滁州的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与安徽大学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高度契合,“对于滁州产业发展而言,安大师生的智力支持尤为重要。”

  得益于智力支持,滁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中,2023年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达1362亿元、增长56%。滁州还喊出了加快打造“一二三城”的目标,即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当然,“人兴城”更体现在对“安徽第三城”地位的巩固上。记者从滁州市两会上获悉,2023年,滁州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增长7%。总量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第三。

  华瑞微电子产品。人民网记者 陈浩摄

  言及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表示,“招才引智”是各项工作开展的最有力抓手之一。

  面向未来,滁州提出“5688”发展目标,即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跻身全国80强。

  在这般背景下,人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