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滁州 > 醉美滁州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见闻

时间:2021-11-18 09:07:15 

377a0af2-6e6a-4555-87f7-0ce234c57b30.jpg

  市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在向管李村工作人员讲解滁菊采摘时机、技术等关键问题。全媒体记者 卢志永 摄

  “不错不错,管李村滁菊种得真不错!”日前,在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30亩菊花地里,市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一头扎进一片菊花丛中,捧起一朵朵淡雅幽香的菊花赞不绝口,“花蕊金黄、花瓣玉白,这就叫‘金心玉瓣’,是滁菊最典型的特征。”站在一旁的管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新乡闻之大喜,赶紧上前请教采摘时机、技术等关键问题。

  “我们管李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像这竞相绽放的滁菊一样,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刘新乡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近些年以来,管李村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通过集中精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增收路径,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小康生活已悄然走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小康生活,人人向往。可在以前,和其他许多农村地区一样,管李村很多村民存在守旧、保守等心理,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低,一时摸不到致富门路。“我们村集体带头干,干好了自然一呼百应。”说干就干,村里请来专家勘测土质和水利条件,村集体把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栽种60多亩薄壳山核桃。此外,还在林地里套种花生、山芋、滁菊等作物,“以短养长”,弥补核桃树三五年没有收益的不足。

  就这样,荒地变活了,村民既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收入,又有参加劳动获得的报酬,村集体有了收益后又用在老百姓身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片园子成为管李村的“绿色银行”。村集体做出来的成绩有目共睹,渐渐地一些村民也尝试着栽种经济作物,在村里的扶持下摸索着致富门路。通过推广种植经济作物,管李村的妇女、老人都能参加劳动,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现在的管李村,已经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模式,并呈现由村产业园向外辐射的态势。葡萄园、西瓜地、山核桃基地、滁菊基地等已成规模产业,在经济作物之外栽种水稻、小麦等保障口粮,形成新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这几年,村里还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文明家庭评比等,持续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在驻村工作队、村集体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管李村硬化村组、田间道路43.5公里,建设泵站串塘工程3处,整修塘坝、渠道、涵闸等66处,安装路灯300余盏,实现组组通自来水、宽带和生产、生活用电,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处,创成省级森林村庄,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获得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如今,管李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成为张桥镇第一个百万经济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管李村今年绘制出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以党建统领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朝着“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的目标稳步前进。(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

来源: 滁州日报   作者: 编辑: 李娜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