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新闻中心

奋楫扬帆党旗红 砥砺实干著华章

——2020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 2021-03-05 08:48

  岁月鎏金,春华秋实。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组织部门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以忠诚干净担当书写了组织工作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组工答卷”。
  厚植组织优势 决胜大战大考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要有党组织的工作。面对疫情、汛情的双重考验,全市组织部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把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作为最紧要的政治任务,建强战斗堡垒,锻造敢战能胜铁军,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充分彰显。
  出台举措,行动快速有力。在全省率先发出“集结令”、吹响“冲锋号”,出台26项举措。疫情防控中,第一时间组建128个临时党组织,4502个基层党组织、8万余名党员构建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20天时间实现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增长,40天时间实现17例确诊病例出院“清零”。防汛救灾中,成立268个临时党支部,组建1232个防汛突击队,筑起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因灾人员伤亡,没有出现一处重要堤坝圩口溃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注重一线“试金”,强化激励关爱。把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开展6轮实地考察,走访干部近500余名,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表现突出的干部83人,在一线发展党员45人。统筹下拨专项党费679万元,组织党员自愿捐款1140万元,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广大专家人才捐款捐物5541万元。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张谦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个单位、59名个人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助力复工复产,支持灾后重建。组建76支“红色代办队”,设立315个党员复产先锋岗,助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为全市经济增速“一季红、半年正、三季进”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中国组织人事报》等重点媒体70余次报道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新华网主网推送的《池州市率先出台关心关爱和支持保障援鄂医疗队员7项措施》浏览量突破百万次。
  严密组织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巩固拓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持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建工作责任层层压实。落实市委党建“创品牌、促提升、强保障”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开展县区委(工委)书记抓党的建设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列出40个问题,提出139项整改措施,督促指导落实。分级建立近千人的基层党建精准指导人员库,高质量完成3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建立实施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1470个。
  农村基层党建推深做实。聚焦高质量脱贫,选派770人组成工作专班,精准落实扶贫任务。出台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六项机制,对271名扶贫一线干部予以提拔或晋升职级。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头雁”工程,新选任39名村党组织书记,调整6名不胜任者;实施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兴村”工程,连续四年举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新增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强村34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实施“红色阵地”提升工程,投入300万元对60个村党群服务综合体进行重点提升。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东至县梳理总结党建引领信用村“1+3”工作方法、“1+10”制度体系,评定信用村26个、信用户1万余户,发放贷款超2亿元,在全省居先。“信用变金、乡风更淳”的成功样板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组织人事报》等重点媒体专题推介,在全省专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城市基层党建提档升级。深入实施“领航计划”,培育选树32个典型入选省、市级示范库。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全速推进“多网融合”,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抓实“两小组长”管理。作为全省党建带群建五个试点市之一,积极探索建立四套工作路径,新创建17个“红色引领”非公示范党组织,(下转2版)   (上接1版)推动新建非公党组织、群团组织418家,中组部对相关做法予以推介。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十大党建品牌、机关“星级支部”、学校“一校一品”、国企“四强四优”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严把党员发展关、教育培训关,全年发展党员1427人,培训党员2.4万人。指导青阳县有序开展排查解决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试点,党员电教远教“五比五争”活动深入开展,3部作品入选中宣部“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
  鲜明实干导向 锻造执政骨干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好干部标准,不断拧紧选育管用全链条,锻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把牢标准“选”。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制定实施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创新开展政治素质正反向民主测评,列出5项正向标准、20项“负面清单”,对245名领导干部开展任前“政治体检”。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提拔使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干部40人,让攻坚克难、干得出色的“闯将”“干将”有舞台、有奔头,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用人导向树得更牢。
  实训实战“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精准举办各类培训班144期,培训1.6万余人。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建设,新招录选调生44名、公务员241名,选派71名年轻干部到援疆、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一线经风雨、长才干。
  精准科学“用”。深化运用“四案”精准规范管理措施,提前谋划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专门拿出30个副处级、正科级领导岗位,采取只定资格条件、不定具体岗位的方式,在全省创新开展优秀干部推选工作。推选出来的干部中,“80后”25名,占比83%,交流任职21人,占比70%,切实打破干部流动壁垒,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用,同时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用好考核“指挥棒”,完成78家单位2019年度综合考核,首次开展疫情防控专项考核,通报表扬24个领导班子和222名领导干部。
  严爱相宜“管”。认真落实激励保障、关心关爱、容错纠错各项政策措施,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充分发挥公务员职务与职级激励作用,对全市968名一贯表现良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晋升职级。抓好各类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对16家单位选人用人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和“双签字”制度,常态化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广聚英才贤才 激发创新活力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未来。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池州英才计划”,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人才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落实池州市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较为完备的“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六项机制”,持续深化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将述职范围延伸到乡镇(街道),压实各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刊物专题推介。
  人才引育格局持续完善。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组建146名专家组成的民营企业家专家智库、医疗专家智库,深化与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合作。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深化“双招双引”,完善“项目引才”“平台引才”“活动引才”立体式引才格局,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省级以上领军型人才51人,入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评定市“322”产业创新团队10个、市拔尖人才49名。加强旅游文化人才和乡村“四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导游6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1350人。大力实施非遗“名师带徒”工程,遴选15位名师带高徒47名。
  人才服务保障持续强化。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派驻首批68名服务专员,实现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联系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重点人才走访调研,帮助解决社会保险、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实际问题,协调23户人才企业获批信贷1.17亿元,为58位高层次人才发放绿卡,为1347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228万元。
  开启新征程,呼唤新担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全市组织部门将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只争朝夕不负使命,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池组宣 编辑:何鸿飞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