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人文池州 > 暖新闻

王红意:无畏病魔撑起家 孝老爱亲传美德

时间: 2022-06-07 15:17

  5月21晚上7时许,贵池区秋江街道同心村一组茂生小卖部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你们早哇,都来了。”“汪婶您今天在忙什么呢,这会儿才来?”“下午去镇里农资店买种子回来晚了。”“哦,辛苦了,您坐。”“打算趁这两天天气好,将地里的油菜收回来,再把玉米、黄豆种下去。明天想麻烦茂生帮我把油菜拉回家,他人呢?”“不麻烦。他给二组的明华家送米去了,马上就回来。来,您先喝口水。”……说话间,王红意扶桌起身将一杯水递到刚进门的村民汪慧英的手上。

  “王红意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每天晚饭后,附近的大爷、婶子都喜欢来这里喝茶、聊天。”随行的同心村党委书记徐胜利向记者介绍,今年51岁的王红意是茂生小卖部的主人,二级残,一直以来身残志坚,和丈夫凌茂生共同撑起这个多难的家,悉心照顾年迈父母和身瘫不能自理的大姐数十载,无怨无悔,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王红意是同心村一组村民,是娘家最小的女儿。娘家四姐妹中,大姐长王红意18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随着二姐、三姐相继出嫁,母亲又患上了哮喘病,年轻的她便担起了照顾大姐的责任,这一照顾就照顾了30多年。1991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父母和大姐,王红意与心仪的人——贵池区乌沙镇烟墩村的凌茂生在娘家举行婚礼,组建了家庭。婚后,夫妻俩一人外出务工赚钱养家,一人在家操持家务。之后,两个女儿的出生为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盼头,夫妻二人商量决定,凌茂生留在家里务农,再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并用积蓄在家开了一个小卖部补贴家用。

  从此,每天早上3点多,凌茂生去农贸批发市场进货,再走村串户叫卖,风雨无阻;5点整,王红意准时起床烧水做饭,为大姐洗漱,送孩子上学,料理菜园子,照看小卖部……夫妻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就这样,一大家子7口人在一起生活,虽然清贫,却也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2月,王红意的母亲因病去世;6月,王红意突发脑梗,经过治疗,左手左脚没有了知觉,走路要靠拐杖。不久,王红意的父亲又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接踵而至的家庭变故让王红意一度绝望,几乎崩溃。采访中,王红意告诉记者,看着瘫痪在床的大姐、不时走丢的父亲、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辛苦操劳的丈夫,她很快缓过神来,从心里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必须坚强,要和丈夫一起撑起摇摇欲坠的家。

  于是,王红意开始每天坚持一次又一次地摸着墙进行锻炼,期间,两个女儿毅然担起照顾大姨妈和外公的责任。老天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王红意虽然落下二级残疾,不能干力气活,但是,可以靠右手右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

  邻里亲朋劝王红意将患病的父亲和大姐送到养老院,她一口回绝说:“我选择留在家里,就一定会担起这个责任。没有什么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珍贵,只要他们健在一天,我就会照料他们一天。”王红意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每天都会换着花样为父亲和大姐单独烧一些可口的饭菜,为大姐擦洗身体,及时更换被褥。直到父亲和大姐先后安详离世。

  “这是我们家的钥匙,这些年我们在外务工,早出晚归,一直都是红意帮我喂鸡、看家门。”村民吴敏花指着小卖店门框上挂着的一串钥匙对记者说,“红意夫妻俩把这个多难的家撑起来,真是不容易。尤其是红意,特别坚强、能干,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让我们特别感动!”

  “身教重于言教,耳濡目染,王红意的两个女儿从小就乖巧懂事,坚强独立。现如今,在本地成家立业的小女儿每天早晚都会过来抢着做家务。”徐胜利表示,面对生活的磨难,王红意像蒲草一般迎风坚韧,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丈夫一起孝老爱亲,热心助人,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给孩子和社会做出了表率。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倪晓春 谢海龙 编辑:褚云梅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