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热浪里涌现“橄榄绿”——1000余名退役军人奋战抗旱一线时间:
2022-08-15 08:43
10余万亩农田受旱灾影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面临绝收威胁……由于受连续晴热高温天气和降水量偏少的影响,眼下,我市各县区旱情形势十分严峻。 灾情就是命令。我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支援当地抗旱救灾,广大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赶赴各地抗旱前沿,发扬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作风,通力配合有效完成长江筑坝、设备安装、提水灌溉等艰巨任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兵支书”带队筑坝引水 由于长江水位持续下降,贵池区秋江街道幸福村排灌站已无法正常从长江引水至内河主干渠。8月8日清晨6时,“兵支书”方刚带领2名“兵‘两委’干部”和10余名党员火速赶往江堤开展施工作业,修建引水工程。挖掘机筑坝、组装6台水泵入水、在排灌站架电取水……经过近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将水源引入农田。 为加强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方刚还专门在江边组织搭建了一个简易工棚,里面放有一张折叠床,建立“1个党员干部+2个村民”值班制度,24小时全力保障抗旱期间的用电用水安全。“现在离水源较近的农田均已灌溉到了,我们计划在大坝的另一头抓紧再建一个取水口,增装水泵进一步加大抽水量,把水源输送到全村各个田间地头。”方刚边走边说。 另一名与时间赛跑的是普庆村“兵支书”喻传高。为尽快完成筑坝引水,喻传高成立抗旱指挥部,带领党员突击队和施工队,在30多个小时内一共打下60根基桩,架设14台水泵。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喻传高和众人依然干劲十足。 眼看一台台水泵通电成功引水,当地种粮大户纷纷送来矿泉水和水果罐头慰问抗旱队员。喻传高内心既感到欣慰,又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说:“全村干群立足抗大旱、防长旱,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兵技工”力保电力畅通 这两天,就职于贵池区秋江排灌总站下属分站的章春暖、胡景宏、吴汇文、许家敏等4名退役军人一下子晒黑了。 旱情发生后,这4名退役军人向站领导主动请缨,加入技术安装突击队,冒着烈日炙烤,紧急奔赴各排灌站提水口附近,为各村安装、检修供电设备,确保每一支水泵及时通电作业。 安装调试设备是细活,需要技术人员集中精力,蹲在地面进行操作。因此,几名安装队员往往一蹲就是很长时间,连双腿麻木了也浑然不知。 “得亏在部队练过深蹲‘功夫’,不然还真起不来。”8月10日,刚刚完成第60套供电设备安装的吴汇文和许家敏一边打趣地说,一边缓慢站起身来做着提膝、踏步的动作,以此缓解腿部的酸胀感。不敢休息过多时间,满脸汗珠的他们又背起工具包向下一站出发。 “任务交给这4名退役军人我放心,技术过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自我要求严格,责任心强。”秋江排灌总站站长汪红兵评价道。按照任务部署,包括4名退役军人在内的两支技术安装突击队已为各村安装百余套电力设备,保证了各水泵正常工作运行。 在青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号召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00余名志愿者,携带喷淋系统、水泵灌溉等专业设备16台(套),利用沟渠、坑塘等水利设施和有利条件,到乡村前沿帮助村民提水灌溉、抗旱抢种,累计灌溉农作物面积1000余亩,确保夏种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将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兵队长”抗旱彰显担当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只要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我们退役军人志愿者第一个上。”石台县大演乡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陈五强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时值水稻生长的重要节点,大演乡退役军人志愿者在烈日炎炎下,身着“迷彩绿”,架设抽水设备,从秋浦河抽水保禾稳产,吹响抗旱保收“集结号”。 退役军人刘程流转了300余亩稻田,种植富硒水稻,连日来,他与群众互帮互助,利用自家购买的浇灌设备免费为群众浇水灌溉稻田。 面对旱情,为了不误农时,确保秧田蓄水工作顺利完成,仙寓镇利源村年轻的“兵支书”檀伟召集党员商讨对策,坚持把抗旱保收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第一位。党支部集体研究讨论,谋划对策,成立突击小组,专门负责抽水送水抗旱保收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帮助老弱病残家庭灌溉水田。 面对连续极端高温天气,仙寓镇各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不畏困难,积极投身抗旱一线。找水源、下水泵、铺水管、开水沟……跑前跑后忙不停,河水源源不断涌向干旱的稻田。 据悉,此次旱情发生以来,池州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抗旱保收60次,投入劳力10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10万余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旱情。“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角。全市广大退役军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伍不褪色的责任担当。”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汪海船说。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朱俊杰 编辑:褚云梅
相关新闻
|
|
中安新闻客户端 |
![]() |
点击或扫描下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