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闹新春 年俗代代传时间:
2025-02-19 09:55
春节期间,华桥村舞狮队在乡村大舞台表演。 “咚咚锵,咚咚锵……”春节期间,身着艳丽服饰的舞狮队活跃在丁香镇华桥村的村头巷尾。舞狮这一传统艺术,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也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迁。 上世纪60年代,华桥村便有了舞狮队,舞狮成了热闹节日里不可或缺的节目。83岁的查显旺是舞狮队的“元老”,回忆起年轻时的场景,他的眼神里满是光芒:“我爱热闹,村里说组建个舞狮队,我第一个报了名。”查显旺说,农闲时,大伙就聚在一起练,那时候别村的“狮子”还是用竹子做头,他们已经用竹篾做头了,轻了好几斤。别人的“狮子头”用纸糊,他们用布缝制,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狮子”。 最鼎盛的时候,华桥村一场舞狮就有40多人参与,从舞狮到祝灯一样不缺,观赏灯更是达到20多盏。查显旺说:“大家都知道华桥的狮子‘活’——眨眼睛、抖鬃毛,连绣球都能用嘴叼住!”在查显旺的记忆里,每逢春节,舞狮队穿行于村巷,锣鼓声震天,孩童追逐嬉笑,村民以“挂红”(悬挂红包)为彩头,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那时候的舞狮队曾走遍县城各地,甚至受邀到邻县表演,名声越来越大,年轻人都争相学习舞狮技艺,华桥舞狮成了村庄的骄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曾经热闹的舞狮队迎来了断层和困境。如今58岁的胡旭是第二代华桥舞狮队的核心成员,他坦言:“舞狮要扎马步、练套路,跑村舞狮一场接着一场,非常累还不挣钱。大家都有工作,坚持下来全凭骨子里的喜欢。”现在,华桥舞狮队成员中,有泥瓦匠、木工、厨师、货车司机,也有留守老人。29岁的查文斌是查显旺的孙子,也是舞狮队的成员,他说:“小时候看我爷爷舞狮,觉得很威风,13岁我就上台舞狮了,听见鼓点一响,浑身血液都跟着沸腾。现在我在外地务工,只有过年回家才能舞一下,由于平时缺少练习,体力跟不上了。” 胡旭感叹:“过去舞狮是‘村魂’,春节、灯会必演,现在过年静悄悄的,元宵灯会也没了,舞狮给谁看?”传统表演空间的萎缩,让舞狮失去了扎根的土壤。更严峻的是,技艺传承依赖口传心授,胡旭为此感到忧心忡忡:“舞狮是有章法的,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都有讲究,我都不知道这点本事接下来要传给谁。”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华桥舞狮迎来转机。丁香镇将文化振兴纳入乡村发展核心,华桥村舞狮队购置了新狮头、大鼓,村干部动员返乡青年积极加入。更关键的是创新了传播形式,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华桥舞狮登上了“四季村晚”的舞台,还通过短视频直播吸引近千名网友线上观看。 县人大代表侯岚曾成功组建过村舞蹈队,她积极为舞狮传承出谋划策:“让舞狮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才是解决传承断层问题的根本办法。”目前,相关部门已与周边学校沟通,计划将舞狮纳入学校课外活动课程,让更多孩子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舞狮传承不能只靠情怀,要让它‘活’在当下。”该镇党委书记王萍表示:“我们要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既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沃土,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方面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拓展其发展空间,唤醒‘沉睡的狮子’!”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编辑:严静
相关新闻
|
|
中安新闻客户端 |
![]() |
点击或扫描下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