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视听 > 图片新闻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二:池州东流老街

时间: 2019-06-20 08:03

东流老街依江而建(摄于2016年)

老街里的明清建筑

东流是八百里皖江的起点,明朝时对外开埠,清朝时为江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岸

  池州市东流镇原为东流县城(1959年东流县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毗邻长江南岸,取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沧江百折来,到此如东流”诗句中的“东流”为名。

  公开资料显示,自唐初逐渐形成的东流老街,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区。老街全长1217米,清一色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有“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之誉。现存的“十”字形老街位于古镇的西南隅。

  拍摄手记:

  2016至2019年我曾三次前往东流老街拍摄。站在老街巷口的那一刻,一种历史沧桑扑面而来。老街街道狭窄幽深,灰色的石板路被岁月染上斑驳,曾经繁华的商铺有的镶着旧式门板。

  站在老街身后的江堤上,极目远眺,江面上船来船往,一派繁忙的景象。辛弃疾曾有《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据了解,该诗为作者年轻时路过东流结识一名女子,其后重访不遇,感发而作。粉墙黛瓦马头墙里走来的如水般女子,在文韬武略的才子英雄一心报国的雄心里占据着最柔情的一隅。老街对岸的陶公祠占地约30亩,祠后的秀峰塔建于乾隆二十四年,此秀峰塔与东流老街北边的天然塔交相辉映,与陶公祠同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梭在老街,有的墙面上依稀可见红色标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电影般在眼前闪现。幽深的老屋庭院,历经风雨侵蚀后,像一位年迈的老人注视着沧桑巨变。67岁的渔民汪晓莲正在庭院编织渔网,她自小开始捕鱼,手艺是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72岁的潮隆祥(音)在门前编竹篮,他自小也在东流老街生活,“我小时候的老街,商店多,人多,一年四季都繁华。”如今,潮隆祥住在老街所属的公房里,邻里间相处融洽。在老街,见陌生人来访,居民们有的热情相邀屋里喝茶,有的还搬出板凳诚邀休憩小坐。东流老街是一条未被商业侵染的老街,像一位淡定的暮年老者,安详地守着这片世外桃源,悠闲而惬意地数着岁月的钟摆。64岁的古玩收藏爱好者檀桂木,当过教师也开过工厂,他时常与国内一些重量级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在东流老街谈艺术话收藏。他说,喜欢老街并一直住在这里,是一种天生对老街的爱,在他的眼里,老街就是宝。

  据悉,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努力还原旧有的历史面貌,东流镇政府2013年投资近500万元,依照“修旧如旧,修旧亦存其真”的原则,对具有倒塌危险和保护价值的6幢古宅进行修缮。

  东流老街是历史的守望者,它无声又深刻地记叙着历史的变迁,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艰辛,一景一物都体现出先人的聪明才智。(徽镜映像工作室 记者 陈群/文图)


古朴的老街将时光定格(2017年摄)

50岁的李梅香30多年前花6千元购置的杨家大屋,至今仍完好无损

64岁的檀桂木在老街研究古玩,在圈内小有名气

70岁张奶奶说,该水井有百余年历史了

74岁的瞿晓阳在做棉鞋(2016年摄)

72岁潮隆祥(音)的家,虽然有点旧,但屋内布置整洁

陶渊明爱慕东流山水,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风骨为东流人民所敬重。图为占地约30亩的陶公祠,后面为“秀峰塔”,均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一间被拆除的老厂一角。东流港在较长时间内是为数不多的皖江对外通商港口,由此兴起了纺织业和造船、航运业等

老街入口的一处建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老建筑上的大字标语

老式的门上挂着两个年代的5把锁

老街的孩子面对镜头一点也不拘束

街巷里的石雕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上面的口号清晰可见(2017年摄)

东流镇政府2013年投资近500万元,对具有倒塌危险和保护价值的6幢古宅进行修缮

老街茶馆里的戏迷(2017年摄)

老街的故事融入到了夕阳里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陈群 编辑: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