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座座青山紧紧相连、一层层茶树顺势蔓延……初夏时节,走进东至县花园乡,云雾缭绕间,万亩茶园绿意葱茏,漫山遍野茶树正见证着“最美茶乡”的华丽蝶变。
花园乡位于东至县城南24公里处,与黄山市祁门县、江西省浮梁县接壤,国土面积2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8%,辖12个村,110个村民小组,人口1.26万人。境内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雨量充沛,土壤质地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小气候孕育了得天独厚的优质名茶,日前,辖区内东至县茶宝岭茶业有限公司出产的“茶宝岭祁门红茶”荣获第五届“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特等奖,新一枚“国”字号奖牌收入囊中,实至名归,花园名茶享誉全国。
从“一片绿叶”到“一口好茶”
桃源村茶宝岭,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千亩生态茶园与各种植被交相辉映,绘就出了一幅幅美丽乡村发展图。
据悉,茶宝岭海拔在450米至800米,年平均气温16.3℃,很适宜茶叶生长,“茶宝岭祁门红茶”制作也比较讲究,要历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道工艺,制成后的红茶外形呈条索状,汤色鲜艳明亮、持久耐泡,滋味醇厚,品一口,让人回味无穷!
这两年花园乡大力实施低产茶园改造,目前已改造老式低产茶园180余亩,建成百亩以上高效优质生态茶园5个,桃源、源口、老屋等村已形成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为提高红茶产量,全乡组织成立3个技术专班,分赴茶企和农户,帮助指导企业农户采摘夏茶制作红茶,以红补绿,扩大红茶加工规模,2024年全乡红茶干茶产量达1万余斤。
从“绿色茶叶”到“富民产业”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园开荒、茶苗种植、日常管护再到茶季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每年3—5月份茶季,三三两两的茶农便穿梭在茶垄间采摘茶叶,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茶园就在我家门口,春季采春茶、夏季采夏茶、秋季除草管护、冬季施肥修剪,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桃源村檀大姐笑着说道。每年茶季,茶企和村合作社给采摘工人支付工资超千万元。
茶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也为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年全乡茶叶产量758.68吨,产值破1亿元。
从“养在深闺”到“香飘全国”
为进一步提升本地茶叶的品牌知名度,深挖、培育茶艺人才,传承红茶制作技艺,打造农村致富“领头雁”,花园乡积极组织、动员辖区内知名茶企参加各类茶叶赛事和展销活动。2022年,桃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政权荣获第二届池州斗茶赛暨茶艺师大赛名优茶评比(祁红类)金奖,2024年再次荣获池州茶叶加工(祁红精制)竞赛一等奖……其凭借精湛的红茶制作手艺,赢得业界的高度赞誉,也让花园茶叶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蓄能发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茶更要走出去,尤其是品牌打造,它就像茶叶的‘身份证’,能让消费者一眼就认出你,而且很认可你。”黄支书介绍说。
好山好水出好茶。花园乡现有茶园41932.3亩,其中耕作茶园12952.1亩,野生茶园28980.2亩,百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5处,全乡种植茶叶农户2000余户,有47家经营主体从事茶叶加工销售,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目前全乡已形成以绿茶为主打,以红茶为特色,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源口村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思路,亮丽名片已然形成。
种茶是基础,卖茶是关键,茶旅融合是未来,花园乡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境内丰富旅游资源,围绕“千年茶马谷、秘境花园里”的总体定位,持续推进农旅、茶旅、文旅“三旅”融合,大力发展农旅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好画卷。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