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县区 > 贵 池

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

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
“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

时间: 2022-05-13 09:00

  五月的乡村花草繁茂,这个时节走进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白墙黛瓦牌楼,小桥流水人家,所见之处尽是一幅岁月静好的景象。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份美好来之不易。把时间线推向7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地。就是在这片芦苇地里,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机关团结带领长江沿岸人民,创建了贵池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为了纪念那段抗战岁月,2020年6月,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正式落成。纪念馆旁是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机关的旧址,斑驳的老墙挂满风霜,仿佛可见当年先辈们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的身影;纪念馆内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承载着沉甸甸的革命印记,再度将我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图为市民参观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皖中、皖南沿江地区是横亘在南京、武汉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938年日军攻占沿江地区,沿江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阮桥乡联山村丁家庄(现为阮桥社区丁庄组)是1944年至1945年9月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机关的主要驻地。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在贵池活动的两年时间里,广泛发动长江沿岸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军事上领导沿江团摧毁了很多敌伪据点,创建了贵池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皖江区党委交给的打通新四军七师与五师连接的战略任务。

  如今,这段革命故事仍在当地老百姓之中口耳相传,在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党委书记何浩看来,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多办实事。近年来,阮桥社区整合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让这个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养鸭大棚里,一只只肥壮的鸭子成群结队地扑腾进池塘,居民方勤一边赶着鸭,一边笑着向记者谈起自己的致富奋斗经历,“社区工作人员帮我对接市场,给我提供鸭苗,并免费培训养殖技术,让我一步步成长为致富能手。”

  “阮桥板鸭”久负盛名,是阮桥社区传统特色产业,每年年末产品都供不应求。为扩大生产并带动群众致富,阮桥社区党委多次组织板鸭生产商、养殖大户、村民代表开会,牵头组织板鸭生产商和麻鸭养殖大户中的党员同志,为有条件的群众提供鸭苗、养殖技术等帮带服务。如今,阮桥板鸭每年创利润120万元,带动周边众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阮桥不仅板鸭有名,还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在社区的西瓜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田间一排排塑料大棚首尾相接、错落有序。棚内,一个个翠绿滚圆的西瓜在郁郁葱葱的瓜蔓下闪着青光,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西瓜5月中旬即将上市,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安徽巨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种植大棚西瓜500亩,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农户就近务工。去年公司试种羊肚菌成功后,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社区党委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大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初步形成稻虾混养、苗木花卉、大棚西瓜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21年阮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41.8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50万元。”何浩说,下一步,阮桥社区将聚焦特色产业,打好“红色牌”“生态牌”“特产牌”,实施“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兴旺、增产增收的致富之路。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这就是今日的阮桥,它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满怀奋斗激情,正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汪玉芳 编辑:褚云梅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