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园区 > 杏花村

防汛前线,贵池人发来日记,带你直击抗洪实战现场!

时间: 2020-07-21 22:27

  7月19日(周日)初夜,雨一直下,秋浦河的水已经涨到14.62米了。

  我和同事、民工师傅们防守的秋浦河堤,是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里一个叫下丰塞圩的大埂,不到400米长,一条很普通的大堤,没有波涛汹涌的江浪,大堤也不岌岌可危。只是杏花溪水位有9米87,内外河压差大,已经浸泡10多天了,加之附近为新建泵站而破堤筑新埂,还是存在一定隐患的。

  于是我们按规定每小时巡查一次。九点多巡查的时候,我便叫上景区边上长岗村的“老把式”吴师傅和宣大姐。老吴快60岁了,有几十年的防汛经验,古铜色的脸上明显有双“出火”的眼睛。

  我们穿上厚重的雨衣,一手拿竹棍、一手持电筒在崎岖泥泞的坡堤踽踽而行。“快看,这有渗漏!”老吴大喊一声,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我既紧张又好奇:这几天都没有,今天怎么可能有渗漏呢?

  老吴仔细观察后,一边用铲子拨一边说:“你看,这流的是清水,不是外河来的,是坡堤长时间浸水渗出来的。”

 

  真是个“老把式”!我这个外行佩服极了。老吴和另外两个师傅沿出口处慢慢横向掏出两条对称支沟,像个喇叭口状。我来一句:“直接顺下去不是快得多?”“那可不行,那样会洗刷坡体泥土,损坏大堤的!”哦!真应了那句老话“泥巴踩多深,学问有多深”,以后要学的东西多着呢!

  “咦?这个软滑滑的是什么东西?”同行的宣大姐叫了起来。我们顺势围拢过来,还是同事小钱眼尖,“土胖子(蝮蛇)!”我的妈呀!这种蛇有剧毒!从小我就害怕毒蛇。

  可是宣大姐好像只踩了根棍子似的,若无其事的用竹棍使劲一挑,往河里一甩,蛇在空中划了道优美的弧线,便洒脱地向“河神”报道去了。

  “你怎么不用铲子,却只用竹棍子打呢?万一被它咬到怎么办?”我关心地说。“竹子是蛇的舅舅呢!蛇最怕竹棍子了!”老吴接口而答。还有这种说法,我还是头回听说呢!

  巡查虽然频次高,但时间短,防汛其实更多时间是坐在大埂上。时间一长,便和老吴、宣姐这些景区附近居民熟悉起来了。攀谈中,得知他们都是主动来防汛,不仅仅因为一些大道理,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常年在景区接绿化、割杂草之类的活,早就把杏花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对家的感情是割舍不了的。

 

  聊到兴头,宣大姐来了句“我马上打电话让家里的烧点龙虾带过来吃!”大家都高兴地要蹦起来。这些天经常熬夜,大伙都有点疲劳了。晚上11点多,一大盆龙虾送来了,加上每天单位负责后勤保障的“娘子军”们送来一些好吃的零食,大伙便围成一圈,“中国蹲”式的大吃了起来。

  平时我们还挺讲究仪表的,毕竟是景区工作人员。可现在头发蓬松,被风吹得像个鸟窝,下雨后那更叫一个乱字!现在顾不上什么形象了,直接用手开干!许是真的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几分钟就风卷残云式的解决了。

  小钱抠着牙缝说:“要是来瓶啤酒就好了!”“你想犯错误啊!改天别老婆都讨不上!”大伙儿哈哈笑起来了。

  凌晨一点多巡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许多又粗又长的蚯蚓上了埂头,老吴便说马上要下大雨。果不其然,一会儿功夫便狂风大作,雨就像脸盆泼似的,一股脑砸了下来,我的天!埂上防汛点的红雨棚子被吹得东倒西歪,靴子里都进了水,我们只好依偎在一平米的小木屋里躲一下雨。好在时间不长,一会儿就停下来了。大家都有点疲倦了,实在想打个盹。

  “你莫走!我不走!”我们顿时因一顿吼声清醒了许多,原来小胡正对着秋浦河,学着抖音里的神曲,大吼了几句。大伙又好气又好笑。我倒觉得这群二三十岁的同事们挺可爱的,便怂恿说:“小胡,你把那顶草帽带上,风衣现成的,再别个打蛇竹棍,面朝秋浦河,来个‘寒江孤影’如何?”大伙哈哈地笑起来,睡意全无了......

 

  凝望着对面的秋浦河大桥,灯光依旧明亮。“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此刻,我情不自禁得想起了那首歌《为了谁》。

  杏花圩上,秋浦河堤。长江两岸,今夜,多少人无眠?(通讯员  章征胜)

来源: 中安在线池州频道  作者: 章征胜 编辑: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