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蒜的锈病一般发生在叶的表层皮下部分,像粉末状挤出来……”近日,在颍东区袁寨镇河北村阜阳鑫悦家庭农场,区农技专家正在向种植户黄燕军讲解大蒜越冬管理技术。
  去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黄燕军返乡创业,颍东区农业农村部门专家上门指导对接。综合分析当地实际和市场行情后,黄燕军在河北村流转300多亩土地,发展起大蒜种植产业。
  在技术帮扶和激励政策的双重“加持”下,黄燕军的种植基地发展良好,大蒜长势喜人。
  “政府扶持力度很大,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从开始种大蒜,农技专家就经常到田间指导,种植基地年产大蒜350吨左右,亩收入6000多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黄燕军从最初的忐忑变得充满信心,并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
  大蒜产业不仅让黄燕军收获满满,也让不少村民鼓起腰包。种植基地带动46户村民就业增收,其中脱贫户22户。
  “在这里干活很方便,离家一二里路,电动车几分钟就到了。”河北村脱贫户朱明芳告诉记者,她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五六十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收入。“工作时间很灵活,不耽误照顾家庭,现在生活挺好的。”
  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在牢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加强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对接,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企业经营、产业发展,有效拓宽稳定增收渠道,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颍州区袁集镇居民朱艳家突遭变故,丈夫意外去世。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又有老人和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朱艳一家陷入困境。当地政府及时将她家纳入边缘户,给予关注和帮扶,让朱艳坚定了克服困难、主动发展的信心。
  前段时间,朱艳有了开小吃店的打算,但设备投入缺少资金。帮扶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朱艳申报了小额信用贷款。
  “我们按照小吃店的营业额和实际经营需求,给朱艳5万元贷款额度,支持她发展经营。”颍淮农商银行袁集支行客户经理陈雷说。
  有了资金支持,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朱艳的小吃店刚营业没多久,就吸引了不少客人光顾,平均每天纯收入100多元。
  在袁集镇,像朱艳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袁集镇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因户施策,积极推动小额信贷落地生效。截至目前,108户已脱贫群众利用这一政策,自主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群众发展主动性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活力增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袁集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徐若阳说。

  

相关新闻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