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实施重点产业壮大、优质企业引育、提质增效、产学研协同创新、园区提升、数字赋能等六项行动;到“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和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左右;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4个千亿级产业,绿色建筑建材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及百亿级企业……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绘出全市制造业“倍增路线图”。

  主攻制造业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近年来,阜阳市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关于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开展“两化一推”,持续推动制造业扩规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整体实力有了新提升。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6%。

  然而,同沪苏浙及合芜滁等先发地区相比,阜阳市制造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不牢、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投入不足、企业质量不高等短板、问题,正制约着全市制造业扩总量、优存量、引增量、提质量。

  在实践碰撞中,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态势下,要实现追赶跨越,制造业必须打头阵、挑大梁。

  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并出台了《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

  五年翻一番

  我市明确,到“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和产值要比2020年翻一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左右,建成长三角中心区产业转移优选地、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县域制造业发展能级全面提升。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级产业,绿色建筑建材、生命健康、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4个五百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及百亿级企业,制造业规模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5%以上。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6%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六项行动发力

  确定总体目标的同时,我市明晰了实现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的重点任务:实施重点产业壮大、优质企业引育、提质增效、产学研协同创新、园区提升、数字赋能等六项行动。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产业“规模效应”,是实现制造业“倍增”的重中之重。六项行动的第一个,就是重点产业壮大行动,即围绕我市明确的十大特色产业中的8个制造业产业,强化“龙头十配套”培育,持续壮大重点产业规模。

  其中,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着力打造风、光、火、热、储、氢和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

  新材料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煤基、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新材料,硅基、磁性、铝基新材料,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超1000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肉禽加工、白酒、绿色有机功能性食品和乳制品,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达1000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农机装备、机械电子、新能源汽车,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达500亿元。

  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方面,推动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光电显示、电子化工新材料发展,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超200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做好服装家纺、纺织织造、特种纺织等,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达500亿元。

  绿色建筑建材产业方面,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水泥制品等,力争“十四五”末总产值达600亿元。

  此外,我市还将坚持“培育+引进”,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坚持“发展十质效”,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坚持“科创+产业”,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坚持“平台十项目”,实施园区提升行动;坚持“数字十制造”,实施数字赋能行动。


  

相关新闻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