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安在线

2022中国医师节系列报道①

  • 2022-08-19 11:4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尹青峰 记者 张云山 实习生 章涵垚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下午五点四十三分,王保贵送走了当天最后一个门诊病人。刚从办公室出来,又来一个人。

  “王医生你好,我是昨天来这住院的病人家属…”一名家属说。

  在门诊三楼的走廊里,王保贵和她沟通了几句,一一解答了她的问题。

  按照正常时间,下午五点半就可以下班了。但是医生不行,王保贵更不行。结束了一天的门诊坐诊,王保贵还要到住院部大楼,再一次检查每个病人的情况。

  感谢信的背后

  门诊轮流坐,查房天天有。对王保贵来说,这是一种常态。

  7月的一个早晨,王保贵来到病区,他要仔细检查分析每位病人的情况,以便能准确掌握、合理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病人就医质量。

  8号病床的张大爷,手里拿着一封感谢信,一直在等待着王保贵的到来。他要亲手把这封感谢信交到王保贵手中。

  张大爷是阜南县人,患有丙肝,因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到肝病门诊收治入住感染科。刚开始,大爷听说是感染科,误以为是传染病难以治愈,情绪非常低落。再加上因为疫情原因,在外打工的儿女无法陪伴,他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甚至抵触,对治疗也不抱有信心。

  王保贵得知情况后,一有时间就会来到他病床前,除了观察病情,还会嘘寒问暖,鼓励、开导,把他当作亲人般照顾。还嘱咐医生护士,要多多给予张大爷生活上的帮助。

  在感染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顾下,张大爷心情开朗了许多,积极配合治疗,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荣誉墙的故事

  病区走廊的一侧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背后的故事,是患者家属对医生的褒奖,也是对王保贵及其科室的鼓励。

  “我印象中有两面锦旗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送来的。”王保贵说。

  这位老人家患有发热症状,持续了一整年。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大医院都去看过病,常年在外求医治病,对老人身体上、思想上、经济上都是一种折磨和消耗,老人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长时间的治病过程,消耗了老人太多的心血。”王保贵说,“再加上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根本就经不起折腾,当时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他的求生欲望很低。”

  医者本就是治病救人,王保贵一方面劝导患者不放弃生的希望,一方面组织专家讨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老人的病最终被治好,但是后期病情又反复发作,最严重的一次已经濒临死亡。

  “如果按照常规判断,老人已经死亡。”王保贵说,“我们没有放弃抢救,希望能把老人的生命挽救回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老人再次被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

  “老人在住院恢复期间,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让他的家人搀扶着,为我们送上了锦旗。”王保贵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奇迹站在我们面前,这份光荣属于我们科室每一个人。”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从医数十年,王保贵淡泊宁静无怨无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充满医者情怀和人文素养。”王保贵说,“今后,我也将会牢记自己入党的初心和从医的本心,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尹青峰 记者 张云山 实习生 章涵垚)

编辑: 李娜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一季度 安徽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第一


发布于2024-04-17 10:1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