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阜阳小康圆梦纪实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今起推出“阜阳小康圆梦纪实”系列报道,生动呈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记录广大人民群众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乘势而上,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造。

  精致的民居掩映在树荫下,满是诗情画意;簇簇花丛中站着几处卡通雕塑,吸引小朋友嬉戏玩耍;餐厅里,农庄自产的红薯粉丝、莲藕,以及石磨面粉做的各种面食,撩动着游客的味蕾……这个暑假,颍泉区宁老庄镇申庄村成为阜城周边不少居民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闲置房屋装修成民宿用于招待游客,剩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参与村级订单农业生产……近两年,申庄村民没了农闲的概念,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日子在忙碌中越过越有滋味。

  村子换新颜,村民展笑颜。近几年,随着516个贫困村相继出列,100.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类似申庄村这样的蝶变故事在颍淮大地屡见不鲜。

  脱贫后,故事还在继续。扶持壮大村级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将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帮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产业兴旺,腰包更鼓了

  颍上县黄桥镇农业产业园内,郁郁葱葱的瓜蒌藤蔓下吊着一个个硕大的瓜蒌果,几十名村民或猫着腰浇水除草,或仰着头打理藤条枝叶。

  “村里不少人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块。”王焦村党总支书记刘广军介绍,近年来,在各种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不仅所有的贫困户实现顺利脱贫,村里的产业也多点开花、蓬勃发展。

  去年,王焦村还引进河南牧原集团,投资1.2亿元,建成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项目;流转土地4000亩,进一步扩大瓜蒌种植规模。如今,仅瓜蒌种植一项就带动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公益性岗位、产业扶持、特色种植补贴等政策一如既往,村民的选择多了,增收渠道自然不少。”刘广军告诉记者,一些脱贫户通过参与村特色产业发展,年收入达6万多元。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故事在阜阳不胜枚举。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落实产业、就业、综合性保障等措施,保持过渡期内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常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增收行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88元,同比增长16.3%。

  环境改善,乡村更美了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哪能不幸福呢?”去年底,颍州区三塔集镇吴大村脱贫户、73岁的刘克珍搬进了新房——两层半的楼房,还带个小院,老人每天都把里里外外拾掇得整洁干净。

  村居西侧就是沿河公园,每天傍晚,刘克珍都会到公园里遛弯,利用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

  记者在吴大村沿河公园看到,里面还建有连廊、亭子和广场,孩子们尽情嬉戏打闹,年轻人在广场上起舞。

  修路、清淤、清理杂草垃圾……这几年,三塔集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辖内村庄颜值不断提升。谁能想到,吴大村沿河公园所在地曾是所废弃学校,村里以前空置的老宅基地能变成曲径通幽的“桃花岛”。

  一个村子的蜕变,一个乡镇的努力,正是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乡间道路平坦干净,两侧花木葱茏;一座座楼房高大宽敞,排列整齐;沟河塘水清岸绿,环境优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未间断。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42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个县市区全部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覆盖157个乡镇、1743个村、2.2万多个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新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2万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今年上半年,全市又完成新改厕7150座。

  如今,走进阜阳乡村,不经意间便“误入桃花源”,生活在其中的村民纷纷表示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服务提升,生活更好了

  “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日子越来越好。”坐在新房里,刘克珍时常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那时候,我患有心脏病,孙子孙女上学,家里很困难。多亏了大伙帮助,俺一家都得到了照顾。”

  据了解,刘克珍去年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得益于健康扶贫政策,医药费报销后,自己没花多少钱。老人的身体好了,儿子总算能安心在外务工,儿媳也在村日间照料中心找到了工作。此外,老人的孙子孙女在“雨露计划”的支持下,也都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现在,俺家挣钱的多了,花钱的少了,腰包可不就越来越鼓了嘛!”刘克珍笑着说。

  小康生活不仅仅体现在鼓起的腰包和宽敞的住房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精神富足都是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市各地乡村整合利用各类项目资金、集体经济收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性社会事业,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2020年,全市完成了73.89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6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96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及179个农村信息化新设工程子项目。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农家书屋、卫生室、党群活动中心等成为乡村标配;“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及村规民约等“四会一约”普遍建立;“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孝心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如春风化雨,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了农村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傍晚,吴大村沿河公园到处欢歌笑语,村民们不禁感慨:“俺们村跟城里也没啥两样!”

  

相关新闻

阜合园区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供需对接活动
聚“光”成“链” 发力新赛道
特教学校新校区建设加速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