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091004nlozfflol8k8bfcn.jpg

  花鼓灯艺人在晴江社区农民文化广场表演“赶犟驴”节目。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小寒时节,在颍上县江口镇晴江社区农民文化广场上,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当地民间艺人跳起了花鼓灯,附近居民闻声而来,或驻足观看,或踏拍起舞,原本寂静的乡村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日常排练抓得紧

  在晴江社区农民文化广场一侧,是江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里原来是镇文化站,位于一楼的舞蹈室是当地花鼓灯艺术团固定的排练场所,花挑子、旱船、小车子灯、岔伞、锣鼓等文武场的行头都放在这里,方便花鼓灯艺人排练节目时使用。

  今年64岁的张振标是江口镇舞狮花鼓灯艺术团团长,团里26位民间艺人,每周都有固定的演出时间,地点就在晴江社区农民文化广场。从节目形式上看,艺术团可以表演花鼓灯、推剧、淮河锣鼓,以及歌曲、小品、舞蹈等。听说记者来采访,张振标一大早就准备好玩灯的道具和锣鼓家伙,电话联系了几位老艺人,请他们前来助阵。“实不相瞒,这几年民间艺人出门打工的多,跟20年前不能比了。”张振标说。

  江口临近颍河,解放前商贸繁荣,有河南籍艺人在这里办班招学徒,专教梆子戏,花鼓灯、小车子灯、花挑子、旱船等,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解放后,俺们参加全县文艺汇演,每次都是前三名。”张振标说,现在艺术团也承接商业演出的活儿,结婚的、生小孩的都来请,一个人半天时间挣几十块钱,主要是图个热闹。

  你方唱罢我登场

  晴江社区群众文化广场坐南朝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戏楼分上下两层,南侧有楼梯连接,可以同时唱两场戏。当天上午,江口本地的民间艺人刚下场,来自黄桥镇牛庙村民间艺术团的6名民间艺人就粉墨登场了。

  “我们早上7点多就来了,不到20里路,骑电动三轮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韩凤荣是牛庙村民间艺术团的副团长,虽说是副职,号召力一点都不比团长差。在当地艺术团的锣鼓伴奏下,6名女艺人先是跳了一段花鼓灯“大花场”,情节主要有龙摆尾、别篱笆、二龙吐须、堆花等。3名瘦窕的艺人扮演腊花(花鼓灯女角),另外3名稍胖一些的艺人扮演花鼓橛子(花鼓灯男角),服装颜色不同,舞蹈动作也不同。

  跳完“大花场”,6人走下舞台玩起了花挑子、旱船、赶犟驴、小车子灯,舞蹈动作与花鼓灯不同。为保证演出效果,整个演出过程她们都没有穿棉袄。“你们赶快拍,这天冷得很,都别冻感冒了。” 韩凤荣带着浓重的颍上口音大声说,想要盖过喧闹的锣鼓声。

  乡里乡亲爱玩灯

  虽说是常规演出,大家都按照商演的要求化了妆,表情、动作透着当地特有的乡土气息。来自黄桥镇的民间艺人汤传兰银盆大脸,一下场就披上了长袄,热情地和记者聊几句,随时客场演出,一点都不生疏。“我们经常来,不发工资管顿饭也行,现在都不缺吃不缺喝,就是喜欢在一起跳跳、玩玩。”汤传兰说。

  在闻声而来的村民中,68岁的白国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噙着旱烟袋,两只手揣在兜里,在寒风中站了近一个小时。“我也会玩灯,演了几十年‘蛤蜊仁子’,道具就放在花戏楼一楼仓库里。”白国海说,鲁口镇是颍上的灯窝子,江口镇也是灯窝子,街上玩灯的老艺人现在还有不少。只要有时间,大家都喜欢往戏台这里来,一方面是看灯,另一方面也是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农民文化广场这块地有20多亩,场地比较开阔,可以举办大型活动。”江口镇文化站站长李文山说,每个村(居)基本上都有玩灯的民间艺人,镇里为他们配备了板胡、锣鼓,平时小范围的演出活动有经费支持,群众积极性高。这两年,不仅本镇的人在这里玩灯,周边乡镇的老艺人也经常来这里一比高下。这么冷的天,打个电话说一声,跑十几里路演出不嫌远,都是为了一个乐。

  

相关新闻

阜合园区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供需对接活动
聚“光”成“链” 发力新赛道
特教学校新校区建设加速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