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在线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据统计,历代留下关于颍州西湖的诗文近400篇,其中唐宋诗词187首,金元诗词27篇,明代诗词8首,清代诗词119首,共计341首,另有文章23篇。仅欧阳修就留下有关颍州西湖的诗文100多篇,真可谓“文采映日,横素波之雅章(《淮颍赋》)”。

3.jpg

  根据古诗词文献的记载,我市挖掘了最具代表性的36个景点,呈现颍州西湖的历史人文景观。此次起步区包含其中10个景点,分别为:重翠流芳、湖亭、兰园、怡园、湖心亭、宜远桥、望佳桥、禅林深处、苏堤、撷芳园。一期古建以北宋风格为主,重现西湖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盛世风貌。

  今天,我们就读着古诗文,游览让大文豪们魂牵梦萦的颍州西湖。

  这些诗人曾吟诵颍州西湖

  古代有许多名人名士出任颍州知州等官职,仅宋代就先后有穆修、吕夷简、刘筠、晏殊、宋庠、蔡齐、苏舜钦、欧阳修、吕公著、曾巩、刘颁、陆佃、苏轼、陈师道等在颍州为官。

  欧阳修一生8次来到颍州西湖,留下许多佳话和轶闻,并且最后定居和终老在颍州西湖之畔。苏轼为颍州西湖留下两句非常响亮的“广告词”:“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金代留有写颍州西湖诗作的有党怀英、王握、杨宏道。元代写颍州西湖的诗人有马祖常。明代写颍州西湖的诗文,主要有吕景蒙、屠隆、王道增、张鹤鸣、张鹤腾、刘九光、张大同等人。清代有刘体仁、卢见曾、王敛福等。

  一起欣赏这些诗词美文

  湖: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 欧阳修

  苏堤: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望佳桥:轻舟转孤屿,幽蒲漾平波。回看望佳处,归路逐鱼歌。

  ——《三桥诗·右望佳》 欧阳修

  岸: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欧阳修

  路: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

  咏菊斋: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

  ——《陪欧阳公燕西湖》 苏轼

  禅林深处: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泛西湖五绝》 苏轼

  兰园:西湖东南隅有一建筑群,三面临水,除有古松数株外,遍植兰蕙,故名兰园,兰堂四周有廊、开西窗、北窗,可以观览西湖。此园为李炎做颍王时所建。

  ——《颍州府志》 王敛福

  撷芳园:撷芳亭上启南窗,照眼芙蓉似锦江;漫赋罗裙裁五色,颍河不唱采莲腔。 ——《撷芳亭》 张必达

  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

  不解之缘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欧阳修描写颍州西湖美景的十首同名词作之一。同其他九首词一样,第一句都嵌有“西湖好”三字。词写得十分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读后让人不禁对颍州西湖心生神往。

  北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第一次途经颍州,初游颍州西湖,即被西湖的美景深深打动,写下了《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一诗: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欧阳修觉得自己与颍州西湖简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颍州西湖的倩影从此深驻诗人心间,他也时时期待着与之重逢。

  在欧阳修看来,相比颍州西湖的美景,同样秀丽如画的扬州似乎都要逊一筹了。因此他写下《西湖戏作示同游者》一诗: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这期间,欧阳修还写下了《三桥诗》等不少咏赞西湖边相关景物风貌的诗作。

  欧阳修这次在颍州一共待了一年零四个多月,而后二十余年,他仕宦飘零于京洛楚淮之间,其间虽然也曾多次有机会回到颍州,有时时间还较长,但总有诸多杂事缠身,无法与颍州西湖朝夕亲近,所以对颍州及颍州西湖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夏,一代文宗欧阳修遽然病逝于颍州西湖之畔,实现了他终老颍州的夙愿。斯人虽逝,但因为他的那些秀丽诗篇,他的名字从此永远与颍州西湖连在了一起。

  

相关新闻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