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4-17 16:49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地处皖北的亳州,是中原军事重镇,曹操的故乡。“亳州当地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说亳州城地下是空的,有曹操的运兵道,但一直没有实证。”亳州市文物保护发展中心博物馆科科长李刚说。

  直到运兵道被发现,传说才得到印证。1973年初,这一沉睡地下1800多年的古地道,大体面貌始为人知,“地下长城”终于显露真容。亳州古地道于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报摄影:陈尚营 海报制作:闵捷

  亳州古地道“现身”

  亳州古地道最早因战争而建,而它再次被发现也是因为战争。

  1938年,为躲避日军轰炸,亳州城里群众纷纷开挖防空洞。当时李刚的父亲李灿才上小学,他的一位同学说他家挖防空洞时挖到了古地道,可能是传说的曹操运兵道。

  “出于好奇,我跑到他家去看地道,地道是用砖砌的,有券顶,一人多高,里面可以放下一张单人床,路南北相通,已有几家都挖通了,这是我首次见到古地道。”曾担任亳州博物馆馆长的李灿在自己的一篇考古文章中这样记载。

  到了1969年,当地群众响应号召“深挖洞、广积粮”,群众挖洞时有的知道古地道的位置,就有意识地去挖,有的是挖洞时碰上了古地道,于是当地掀起一个大挖古地道的热潮,专业人员和民兵轮番上阵。

  虽然是全民发动,但挖掘进度十分缓慢。道深、空间小,里面只能容下一人作业,出土十分困难。到1973年初,当地共挖通古地道约2000米,这一沉睡地下1800多年的古地道,大体面貌才始为人知。

  李刚介绍,考古发现,亳州古地道呈十字形向外延伸,全长8000多米,在老城区最高点大隅首地下交汇,地道指挥中心也建于此。

  亳州古地道于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修复后开放的部分约700米,不足全长的十分之一。

  如今的亳州,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游客到此,很多人都选择去看看这座曾沉睡地下多年的古地道。

  古地道有哪些特点?

  军事地道起源于战国时期,见于文献者有《左传》上“宵突陈城”的记载。突,穿也。从地下而进,故古时把地道称为地突。

  亳州古地道解说员李林容介绍,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结构复杂,被誉为“地下长城”。地道内部设有单行道、并行双道、循环道、上下两层道四种道形。道顶距离地表2.4至6米不等。

  古地道中的上下双层道。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单行道道宽只有0.6至0.9米,高度在1.7米左右,仅能容纳一列士兵单向行走。每隔一段距离,道壁上端留有长方形的龛洞,供放置油灯使用。券顶上方留有直通地面的通气孔,保证道内空气流通,紧急情况时也可作为临时出入口。

  并行双道,是由两条单行道组成,相隔约3米,朝同一方向延伸,这样既可以并行又可以逆行,可以加快行军速度。为方便两道相互联系,在相靠近的道壁上留有方形传话孔。

  上下两层道是地道的精华部分,被人们称为“原始立交桥”,作用是供人多时分流使用。两层之间仅有3至5层砖券相连,但却非常坚固,主要是依靠拱形的力学原理。

  地道内还有多处作战遗迹,设有猫耳洞、绊腿板、障碍券、陷阱等军事设施。

  猫耳洞主要分布在单行道的两侧,类似猫耳朵的形状,实则是一个掩体,可以起到哨卡的作用。当遇到敌兵追击时,士兵可以躲在猫耳洞进行截击,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自己人相遇时也可以用来避让。

  道壁下端还有一对对的凹槽,士兵将木板横向卡在槽内,外人走到这里就会被绊倒。绊腿板槽相隔约2米就有一对,让人防不胜防。障碍券则是采取突然降低券顶高度的办法,让不熟悉环境的陌生人到此受阻,以降低敌人战斗力。

  古地道中设有通气孔。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李刚说,曹操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的。在亳州,历来有“曹阿瞒,真正玄,将成群,兵连连,隐兵道里练兵马,闯出亳州占中原”的传说。直到运兵道被发现,传说才得到印证,人们也才一睹“地下长城”的真容。

  为何说是曹操修建的古地道?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乡度过的,直到他20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在他从仕以后曾先后七次返回家乡,在亳州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

  如今的亳州城里,随处可见与“曹操”有关的各类景点,如“曹操公园”“魏武祠”“曹氏家族墓群”等,而一些店铺、道路的名称,也多与曹操相关。

  亳州市曹操公园里的曹氏家族墓群“曹四孤堆”。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东汉时期,地道已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曹操也深谙此术。从出土文物上进行判断,1973年发掘古地道时出土的围棋子、五铢钱、衔枚等文物均属汉代,经专家研究同曹操家族墓群里出土文物基本相同。“基于这些原因,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曹操修建的古地道。”李刚说。

  李刚介绍,传说曹操在讨伐董卓失败后,曾率军返回家乡,以图再起。但因其兵少将寡,曹操不想暴露弱点,就顺着四门大街,修了一条地下运兵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送出城外,再从地面上浩浩荡荡开回城内,进城后,士兵换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再从地道内运出城外,如此反复多次,士兵们轮穿五色衣,以示兵众。

  当然,这只是曹操修建运兵道的目的之一,从运兵道的内部设施及规模来看,完全可以用来实战,可以说它是曹操军事才能的集中展现。

  曹操在修建古地道时,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等诸多限制,是以土木结构为主,就是土道木顶,后经唐宋等多次修葺完善,逐渐演变成砖木结构、砖土结构、全砖结构。

  古地道分布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李林容说,古地道出土有弩机、箭镞、弹丸、衔枚、围棋子、五铢钱等珍贵文物,现都在亳州博物馆珍藏。以衔枚为例,古书常有“衔枚而进,衔枚夜袭;人衔枚,马束口”的记载。曹操让行军士兵口中衔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由此可见曹操军纪非常严明。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刘恺

  记者:刘方强、陈尚营

  视频:陈尚营、刘方强 报道员:徐鑫、黄艺博

  编辑:闵捷 王垚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安徽分社 联合制作

  特别鸣谢:亳州市委宣传部 亳州市广播电视台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