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1-09-23 05:5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李明杰

  老街旧巷承载着城市记忆。合肥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在精致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用“微而新”的举措,保留老街巷中的老味道。

20210922000244a.jpgB001.jpg

  改造后的合肥市丁家巷。(资料图片)

  尊重历史 传承文化脉络

  丁家巷位于合肥老城区,西起桐城路,南至红星路,全长267米。巷子不长,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合肥著名的“张氏四姐妹”故居坐落于此。

  9月17日,记者来到丁家巷,从巷子南入口进来,一眼看见一幅仙女图绘于墙面,周围居民告诉记者,这副图画取自老合肥“九曲水上升仙桥”的神话传说,仙女即“八仙”中的何仙姑。步入巷子深处,眼前豁然开朗,石板路平坦整齐,两侧围墙上每隔十来步便镶嵌一幅石雕,刻画着跳绳、滚铁环等儿时玩耍记忆。巷子里的居民楼是原卫生厅宿舍,仍有不少是红砖外墙,经整修后在橘黄色的路灯映照下,显出岁月的年代感,让人恍若置身上个世纪的恬静时光。不觉步行至靠近桐城路的巷口,“张氏四姐妹”的图片墙在述说着巷子里的动人故事。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文明办主任钟明告诉记者,以前的丁家巷巷内昏暗、道路破损、排水不畅。 2018年4月,丁家巷升级改造工程开始实施,对道路、排水、景观、立面、照明等方面进行品质提升。围绕丁家巷内存在的问题,当地社区面对面征询民意,完善改造方案,明确改造坚持“古今融合”原则,充分展示巷内历史文化、合肥记忆。改造后的丁家巷一改原来的沧桑残破,石板路平坦整齐洁净,文化墙平添人文韵味,传承延续小巷文脉。 “改造之后,巷子变新了、变漂亮了,历史和文化也保留下来了。 ”原卫生厅宿舍南院居民江爱平说。

  “街巷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 ”庐阳区老城办工作人员王杰表示,不少老街巷历史悠久,居民对曾经的文化记忆实际上耳熟能详,倘若能尽可能修复或者保留一些特色文化符号,既能增加居住人气,也能吸引观光热度。从2018年庐阳区开始启动老城更新战略以来,该区在街巷改造中充分尊重街巷的原生态和原住民意愿,并结合历史和建筑的功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文化特色,还原街巷的老味道。

  一巷一策 打造独特风景

  9月14日,随着养护人员做完标线施划工作,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的劳动巷提升工程圆满完成。

  劳动巷周边分布着原省建设厅、原合肥劳动局等多个单位宿舍,因年代久远街巷变得破旧、脏乱。包河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河区对劳动巷进行改造,结合劳动巷寓意和生产劳动方式变迁,最终确定以“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综合运用雕塑、浅浮雕、小品等元素,完成路面修整、立面美化、功能提升、文化植入等内容,打造“劳动”特色文化墙,实现了记忆与传承结合。

  “‘一巷一策’是近年来合肥市街巷改造的重要原则。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副处长钟伟告诉记者,合肥的很多街巷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居民的乡愁记忆,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不能追求“整齐划一”式的改造,要有精品意识,凸显出小巷特色。为了避免街巷改造的“千篇一律”,合肥市在改造前就明确需要改造的各街巷特色和定位,按照“一巷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打造“设施+人文”相融的街巷环境,实现了一街一文化,一巷一特色。

  拱辰街是合肥一条百年老街,集菜市、小吃等多种业态为一体,街区南段入口不远即为著名的董家老宅遗址。拱辰街人气很旺,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019年拱辰街实施改造提升,目前一期改造已完成,二期正在进行中。正在指挥改造工程的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负责人胡振勇告诉记者,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改造要求,在对拱辰街进行改造前,就充分考察调研了街巷里的历史文化特色,然后结合居民意见和片区发展进行定位。整个改造方案,充分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内涵,将江淮文化、明清文化等元素融入改造中,在保留烟火气的基础上,从建筑景观提升、业态优化等方面对拱辰街进行全方位升级,将建筑风格确定为明清式建筑,建筑色彩主要以白墙灰瓦为主。

  “街巷是文化沉淀下来的载体,涉及建筑学、色彩学等多方面知识。”钟伟说。在对街巷进行改造时,合肥市相关部门严格督促相关施工设计单位了解每条街巷的历史,弄清每一栋建筑的风格,依据其原有的格局、材质去施工,还原街巷的老味道。如今在合肥,庐阳区撮镇山巷改造依托周边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历史文化遗存,打造出集“商业+文化旅游”的旅游街区;瑶海区老安纺厂周边的肥东路进行改造,修建了10米安纺历史墙……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背街小巷已然成为合肥城内独特的风景线。

  精细改造 兼顾“面子”“里子”

  一条不足200米的巷子,一个沿用200年的地名,诞生过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9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庐阳区安庆路上的四古巷,统一的银灰色门店招牌、平整的沥青路面、两侧巷墙上的文化符号等映入眼帘。

  “和以前是不同了,干净、整洁还很好看。 ”家住四古巷旁边安南小区的居民胡女士对记者说。她在这住了近20年,以前路面坑坑洼洼,沿街店面也是杂乱摆放,既不整洁也不安全。 “每次骑电瓶车过都铿铿作响,我还摔过几次呢。 ”回想曾经,胡女士不禁感叹。

  据了解,四古巷北接安庆路,南接长江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巷。据《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记载,四古巷又曾名四古墓巷、尼姑(师姑)巷、四新巷。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故居就位于巷内第五进东正屋。但老巷因年久失修,往日的历史感成了居民生活的“创伤”,亟待修复。

  2018年,四古巷的改造被提上日程,改造工程于当年4月启动,8月完工。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凌勇告诉记者,改造内容主要包括路面管网、沿街店面招牌、巷内墙面和小区建筑立面等。整个改造工程始终坚持精细改造的原则,结合巷子特点和居民的意见,既在基础设施上进行修补提升,也在人文塑造上精修精研。 “不仅满足居民的功能性需求,还做到了居民记忆人文的修复。 ”凌勇说。

  街巷改造不仅要做好城市建设的“面子”,更要做好群众需求的“里子”。据了解,合肥市出台一系列城市更新工作政策,实施推进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合肥通过修复破损路面、改建雨污水管线、更换照明路灯、提升街头绿化、增设景观小品等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共改造小街巷149条。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