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2-12-08 05:45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何雪峰 通讯员 戴安君

  手中的一针一线,纳出了勤劳致富新生活;加工厂里的一瓢一筷,亮出了“山芋之乡”新招牌;戏台上的一招一式,舞出了“泗州戏之乡”新风采。

  泗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唯一”活态遗址、中国泗州戏之乡、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中国药物布鞋等众多亮丽“名片”。该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在特色产业上不断提档升级,在生态文明上持续精耕细作,在文化传承上坚持出彩出新,探索具有泗县“乡土味”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小布鞋”蹚出致富新路子

  循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记者走进泗县丁湖镇安徽老孙头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只见省非遗传承人孙成儒正和儿子孙标探讨制鞋工艺。“泗县手工纳底布鞋有着100多年历史,千层底布鞋舒适、透气又轻便。随着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如今我们的千层底布鞋不仅受老年人喜爱,也受年轻人欢迎。”孙成儒说。泗县布鞋在保留古法制作的基础上,在原材料里添加中药成分,增强了保健效果。因融合中国传统书画和刺绣等艺术元素,布鞋工艺更加考究,具有了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除传统的黑色外,泗县药物布鞋还增加了彩色系列以及青花瓷、蓝印花布等款式,“私人订制”的专属鞋款更受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如今,小布鞋已成为中高端保健品和艺术礼品,不仅畅销长三角,还接到了不少国外的大订单。

  泗县布鞋产业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加工模式,既保留了手工传统,又保证了批量生产,还可以帮助更多农户稳定增收。鞋业公司将部分鞋底交给农户在家中手工缝制,之后统一回购,在车间“组装”成整鞋。据了解,泗县有十多个村、上百名农户参与药物布鞋手工制作,每人每天可纳一两双鞋底,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数十元手工费,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展这项技艺。”泗县文旅局负责人巩彪说。为支持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该县专门出台了《泗县支持药物布鞋产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技术研发、项目传承等给予支持。同时,该县还把药物布鞋等非遗产品作为旅游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组织药物布鞋等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全国性各类大型展览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近年来,该县积极对接长三角,吸引安徽豪利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推出了丝瓜络药物布鞋,并谋划千亩丝瓜种植园,进一步延伸药物布鞋产业链,精心打造“乡土味”强县富民产业。“我们通过寻找、记录、弘扬、传承等方式,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同时大力创新传统工艺,发展特色工艺产品和品牌,将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入市场,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跨越。”泗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金丝”银丝”亮出地方新名片

  立冬过后,粉丝加工渐渐进入一年中的旺季。记者在泗县大路口镇看到,各个村庄的空地上都挂满了银色的粉丝,庭院、地头随处可见粉丝加工户忙碌的身影。当地农民利用冬闲时机,采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和晾晒红薯粉丝,在传承老手艺中实现增收致富。

  “做‘银丝’喽!”这是粉丝加工农户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开场白。“之所以将粉丝称为‘银丝’,一是源于粉丝色泽鲜亮,二是指它经济效益好。”谈起粉丝,大路口镇大张村红薯种植户薛玉发打开了话匣子。

  据薛玉发介绍,他家祖上就从事手工粉丝制作,到了他这一辈,虽说加工粉丝的工具上有了很大改进,但为了保证传统口感,他仍然坚持传统技法完成“打糊”“漏粉丝”等关键工序。

  传统粉丝制作也曾遭遇过“寒冬”。过去因没有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打粉产生的臭水随意排放,造成地面和河流污染,一度被环保部门亮了“黄牌”。如何化“两难”为“两全”?泗县在大路口镇建立了专门的污水中转池,帮助加工大户购买污水处理设备,实现绿色加工。臭水摇身变为农田的底肥,环境污染和农户增收之间的难题巧妙解决了,泗县传统手工制作粉丝技艺也被列入了市级非遗项目。

  在泗县,像薛玉发这样的粉丝加工户有上千户,借助现代电商平台,传统手工粉丝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不断攀升。今年,泗县手工粉丝加工量和销售量预计将突破2500万公斤。

  在发展“银丝”经济的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金丝”经济,以丁湖镇、屏山镇为核心区,打造万亩金丝绞瓜种植基地,培育的优质金丝绞瓜被誉为“植物鱼翅,天然海蜇”,2020年7月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泗县又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泗州戏”唱出文明新气象

  “唱腔纯正,唱词都是教人积极向上,这样的泗州戏听得真过瘾!”近日,在泗县黑塔镇陈圩村文化广场,“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正火热开演。

  舞台上,当《新三女拜寿》《三子争母》等移风易俗题材的泗州戏唱段唱起时,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唱腔还是我“们最爱听的传统唱腔,内容是身边的生活题材,有些演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让人听得越来越着迷。”村民熊德广满脸陶醉。“土里生、土里长,字字句句泥土香,拉魂腔听得心里越来越敞亮。”在泗县,被称为“拉魂腔”的国家级非遗泗州戏有许多“铁杆粉丝”。如何让传统的泗州戏唱出新气象?近年来,该县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该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泗县组织泗州戏演艺团和乡贤志愿者,精心编排了一批移风易俗的文艺精品,通过“送戏进万村”、志愿者文艺宣讲等方式送到村头院落、田间地头。以诚信为主题的泗州戏新剧《红色催款单》,入选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倡导婚事新办的泗州戏《镇长嫁女》获得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大奖铜奖。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鼓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泗州戏不仅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以文化人、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中改变乡风、家风、民风。“传统的泗州戏唱腔老百姓愿意听、喜欢听,我们就采用这种形式来加入移风易俗的内容,力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唱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巩彪说。

  为支持泗州戏艺术的保护、传承、推广和交流,泗县制定了“戏曲泗州”发展规划,设立泗州戏保护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泗州戏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育;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500万元文化强县专项资金,对戏剧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给予支持和补助;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依托泗州戏演艺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定期举办中国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包括泗州戏大戏展演、小戏调演、名家演唱会、中小学生泗州戏唱段大赛等活动,促进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来安徽名人馆体验非遗文化之美


发布于2024-04-21 23:30:27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于2024-04-20 22:35:34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