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一只科技鸟“大山雀”飞入田间,成为丰收景象里的“靓仔”。
9月23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指导,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及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办,网商银行承办的论坛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等全国多个行业协会,联合网商银行,发起“数字金融支持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倡议”,希望未来通过“大山雀”等数字金融科技支持地方产业振兴,助力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通过三年的技术攻坚,‘大山雀’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基础上,成功识别苹果、猕猴桃、柑橘等经济作物,并突破大棚、果园等形态的精准识别能力,已覆盖了 15个产业,尤其是种粮户,在近3年增加了近20倍。”论坛现场,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介绍道。
除了主粮种植户,近几年,“大山雀”让更多果农、菜农也获得了科技带来的数字金融支持。目前,“大山雀”已覆盖大部分苹果产区,并深入鄂赣桂等五大柑橘核心产区。在蔬菜种植领域,“大山雀”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暖棚和冷棚并计算资产价值,给予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
农村金融最大的痛点就是银行很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种植的农作物到底产量多少,价值多少,但现在,数字金融让农民的贷款有了新的解法。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优基地专委会秘书长侯可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体系,也希望大山雀这样的技术能够在更多产业中应用推广,用科技助农,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全国土特产的文章。”
“丰收地图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体现。数字金融的普及,让更多地方种植土特产的农户,获得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评价道。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让土特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并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行业人士指出,行业协会在推动中国“土特产”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网商银行联合,让数字金融成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将对农村经济及土特产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金融为农业产业链各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缓解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不仅能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利,也成为了地方政府产业振兴的新工具。”张照新表示。(记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