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3-09-24 05:20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9月23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正式开幕。在现场的“展丰收·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上,10家企业携带10款农机装备,围绕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全方位展示从动力、耕、种、管、收各环节所需农机。

  “现在我们看到的机器一次可以抛13行秧苗,是高速插秧机的1.5倍,最高效率达每小时12亩地。还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功能,已在多个省份推广使用。”芜湖中联农机企业负责人指着身边的水稻有序抛秧机告诉记者。

  这些新型农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耕种效率:出苗率最高可达99%,在当前情况下可有效提高亩均产量10%以上,由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吸式电驱播种机,已经成为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装备。

  拖拉机可以原地打转转?潍柴雷沃公司的履带拖拉机,主要适用湖区水田及丘陵旱田区作业,马力大,操作灵活,可实现原地转向功能。

  大田里使用农机方便,小块田怎么办?现在已有解决方案。安徽春风农林公司展示的水旱两用微耕机,特别适用于狭小地块作业,是国内最先进二代微耕机。

  还有江苏沃得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独创骑马式底盘,配置130马力发动机,可安装北斗导航精准监测,作业效率高,倒伏收割效果好……

  此外,现场还展示了35项新技术,涵盖栽培、土肥、植保以及智慧农业等多个方面。新技术让农产品生长全程可控,让农业生产更轻松。

  作为全国智慧农业先行市,2016年,芜湖市在峨桥镇率先建设中联峨桥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21年,依托中联智慧农业升级打造智慧“芜湖大米”品牌,通过在田间设置电子传感设备,开发集育种指导、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种植模型,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通过技术赋能,智慧“芜湖大米”较普通大米亩产高100公斤以上、达600公斤,氮肥用量下降32.5%、磷肥用量下降16.8%、农药用量下降38%,亩均节约成本130元。

  记者 阮孟玥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于2023-11-29 05:47:01

忠诚的力量


发布于2023-11-29 05:33:15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