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出行、就医、养老院入住等信息,资格认证更精准;“线上线下联动”“数据网格同步”“齐抓共管同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管体系,资金运行更安全……今年以来,亳州市创新“无感互认”改革,全市136万名群众领取待遇“零跑腿”“无感知”。
“无感互认”,待遇领取更省心
“‘无感互认’真省事,我吃顿饭的工夫,待遇认证就完成了。”近日,在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65岁的居民孟庆华告诉记者。
满60周岁后,孟庆华每月要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和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3个项目,过去每年至少要认证3次,工作人员上门或本人现场认证。”孟庆华说,自从有了“无感互认”,群众办事体验越来越好,彻底告别了“认证3分钟,跑腿‘一整天’”的困扰。
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雪梅告诉记者,“无感互认”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群众无须主动申请、提交材料、来回跑腿,就能“无感”完成领取待遇资格认证。
今年3月,亳州市聚焦参保群众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存在的多重管理、多头跑腿、多次认证等问题,将“无感互认”作为2023年度全市深化改革突破点,用“数据融合+共享复用”的数字化手段和“网格化+人性化”服务,破解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民生难题,此举为全国首创。
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不仅涉及人社部门的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等多个险种,还包括涉及到其他部门负责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等22个事项。
“我们社区有2000多名待遇领取人员,过去每年集中在六七月份认证,因为涉及不同部门的待遇认证工作,要分别对接,还得多头报送,程序繁琐,工作量很大。”幸福社区工作人员王书丽说,通过“无感互认”改革,待遇领取人员无须“自证存活”,同时减轻了基层负担。
数据共享,资格认证更精准
“无感互认”包括“无感”“互认”两层意思。
在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柴涛看来,“无感”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归集数据、编辑认证算法后,通过大数据后台信息比对、综合分析确认,实现群众享受待遇无感知。“互认”则是认证结果互认复用,拓展人社部门资格认证结果在政府其他行政管理领域深层次应用,从而实现各项待遇自动精准认证。
“通过数据赋能,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数据共享应用,‘自证’变‘数证’,保障参保群众资格认证更精准、更便捷。”黄雪梅说。
数据共享是“无感互认”改革的基础。亳州市探索将资格认证业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以信息比对为主、人脸识别为辅、人工服务兜底的一体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资格认证新模式。人社部门牵头研发“无感互认”平台,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编辑认证算法,确定50个数据来源渠道,设定45项正向数据、5项反向数据,43项强认证数据、7项弱认证数据。
“旅行社出行、住院就医、皖事通人脸识别等,这些都要本人亲自办理,是强认证数据;刷社保卡乘公交、到药房购药等,不一定是本人行为,这类就属于弱数据,需要其他辅助数据加以佐证才行。”柴涛告诉记者,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行为数据进行“量化组合式”比对,准确掌握待遇领取人员的生活状态,综合分析确认待遇领取资格实现精准认定。
“无感互认”平台目前已汇集26个部门、50个数据来源渠道,共计3836.98万条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群众出行、就医、养老院入住等信息,直接通过资格认证的人数达46.26万。
对无法捕捉到生活轨迹信息的,采取人工服务兜底方式进行认证。亳州市1436个村划分为135711个网格,由村“两委”干部和居民组长分别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面对面、点对点确认待遇资格。
从各自为政“办认证”,到部门协同办理、同频共振“用结果”;从群众待遇领取“多门找、来回跑”,到现在“一趟不用跑,无感已办好”。亳州“无感互认”改革经验做法先后入选中国互联网大会《2023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务特别推荐案例、《中国社会保障》社保经办服务重点案例,并作为业内社保经办服务指引予以全国推介。
筑牢防线,资金运行更安全
“安全是社保基金精准高效运行的前提。”黄雪梅告诉记者,“无感互认”改革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数据网格同步”“齐抓共管同治”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管体系,保障资金运行更安全。
柴涛介绍,群众通过手机登录“无感互认”平台,可以自助提交待遇停发申请。同时,通过数据比对,靶向确认死亡人员名单和重复领取各项待遇人员信息,由基层组织上门核查最终确定是否具备待遇领取资格,可以解决“不能骗”问题;村(居)委会通过系统平台按月报送辖区内疑似丧失领取待遇人员信息和最终确认名单,可以解决“不敢骗”问题。
此外,亳州市坚持“打防控建”并举,加强法治宣传、信息发布、风险提示、案例剖析,印发《待遇领取一封信》《“无感互认”改革一张图》,制定举报奖励办法,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和财政资金支付安全。
截至10月底,“无感互认”平台比对发现疑点数据41条,已追回资金70.98万元。
为更好守护群众的“养老钱”,亳州市还制定《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无感互认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等,统一业务术语、工作职责、经办流程,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健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压实属地工作责任,有效推动“无感互认”改革落地见效。
目前,亳州市每月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金6.03亿元,其中社保待遇资金每月发放5.44亿元。截至10月底,该市已发放各种惠民补助60.3亿元。
记者 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