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亳州市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临近春节,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辖区居民朱廷良家中,对他去年反映的道路破损、低洼积水等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 居民 朱廷良
反映过以后,很快就得到回应了,我们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办事效率能这么快,人出行都方便了,感到很满意!真是民有所呼 政府有所应。
老朱所在的筛子市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部门路面低洼不平、积水难排,不仅是群众的“烦心事”,也是辖区党委政府的“揪心事”,但因资金、规划等因素,社区层面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 党委书记 马会子
就发现这不是一个群众在反映,是大部分群众都在反映,我们及时就向街道汇报,迅速得到响应。
历时两个月,这项涉及雨污水改造、墙面出新、飞线治理、路面照明等多项内容的老城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周边200多户、500多人的出行、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截至目前,亳州市谯城区运用“民声呼应,暖心走访”等工作机制,已解决各类问题1.8万多件,回访满意率达到99.7%。亳州市利辛县在实现“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还坚持向前一步、主动治理。去年10月年底,亳州市利辛县中疃镇后冯村居民反映,321县道有部分护栏脱落,存在安全隐患。接到这一诉求后,利辛县交通运输部门立即对321县道全路段进行摸查、维护。
亳州市利辛县中疃镇后冯村 居民 武庆飞
一个星期之内,我再次走这过的时候,他们已经维修好了。
亳州市还创新推出“民声呼应、拨通即办”举措,整合155部政务服务类座机电话、35条党群政务服务热线和16个省市级网络投诉渠道,覆盖446家市县区政府单位、公共服务单位,搭建了“12345”一号响应,拨通即办、一网通办为民为企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群众企业足不出户,一个渠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