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3万人参赛的合肥马拉松、1.5万人参赛的黄山马拉松鸣枪开跑。
10月份之后,又到“跑马季”,各地马拉松赛事纷至沓来。跑友们热情高涨,争相报名,马拉松赛动辄数万人的规模。仅以被称作马拉松“超级周末”的11月2日、3日为例,两天时间里,全国范围内的马拉松赛事超过30场,参赛总人数约有40万人。
面对数量庞大的跑步人群,各地如火如荼的各类赛事,我们在惊叹于马拉松火热的同时,也应思考:数量不愁,如何更优?马拉松赛如何“卷”出高品质?
一场高品质的马拉松,一定能让跑友们充满激情、产生巨大成就感。激情与成就感何来?既来自于选手本身,也来自于“丝滑”的赛事运营、城市的热情回应。
在马拉松赛事火热的当下,不少赛事通过邀请高水平运动员来提高最好成绩,进而提升赛事影响力、知名度。但也要看到,一场万人赛事的整体成绩终究是由大众创造。不妨在营造火热的赛道氛围、选拔专业的“赛兔”、提升赛道补给等方面创新发力,更好地激发大众跑者的热情与激情。哪家赛事对大众跑者真诚友好,哪家赛事不吝人力物力、最抠细节,哪家沿线有“最强补给”,几场下来,人们心中都有杆秤。给予更多跑友正向反馈,才是马拉松赛的魅力与成功。
一场高品质的马拉松,必须安全感满满。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跑者,就有一千个“马拉松”。但无论怎样的马拉松,终要回归到安全完赛这个原点。
马拉松赛道是状况频发的赛道。跑崩、抽筋、腹痛、扭伤、虚脱、晕倒等情况几乎在所有马拉松赛道上发生。马拉松的赛事保障其实是另一场马拉松,它贯穿着马拉松办赛的全过程,包括报名门槛的设定、赛道的确定、补给点及医疗点的设置、急救跑者和志愿者的专业性、天气变化的预案、赛前赛后领物的秩序维护等方面。用心守护每一位跑者的人身安全,应该是每一场马拉松的“基本操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细之又细的办法、全而又全的考虑,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能让跑者开开心心地来、安安全全地完赛。
一场高品质的马拉松,应是城赛同频的文旅盛宴。马拉松这场“CityRun”是全城盛宴——数万人奔跑于彰显城市特色风光的赛道中,城是人的景,人亦是城的景。对于跑者而言,一场比赛也是一次旅行消费;对于城市而言,赛事流量可以转化为发展增量。赛事搭台,文旅商贸唱戏,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
城赛何以同频?
拓展赛事消费新场景。除去餐饮、住宿、体育用品销售等直接消费外,做好“赛事+”。目前,各地已妙招频出,凭参赛号码布免费游景区、借助办赛机会举办配套展会活动、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优惠套餐等,让跑友们今年跑过、明年还想来。
以赛为媒努力求出圈。于城市而言,马拉松是一张最直观的名片。42.195公里,既是马拉松比赛全程的距离,也是一段感受地方文化、城市底蕴的体验之旅。不妨在赛道和奖牌的设计、赛道上的美食“投喂”、参赛包的精心准备上多费心思,让每场马拉松都是“独一份”的城市大片。
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水平。马拉松赛事火热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与健康需求。比赛之外,做好体育场馆的公益开放、运动设施的提升完善,让更多的人动起来、让已经动起来的人更科学地锻炼,更好地让城赛相融、收获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