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一卷直径仅0.018毫米的漆包线正在高速缠绕——相当于头发丝的1/20粗细,却能承受300℃高温和3万伏电压。7月4日,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在这里见证了安徽智造的又一个世界第一——35%的全球市场份额,让这家企业成为电磁线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我们的漆包线看起来普通,但每一根都是‘科技与狠活’。”铜陵精达公司职工监事、电磁线研究院实验室主任苏保信拿起一卷泛着金属光泽的扁线介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特种扁平电磁线,突破耐高温、耐腐蚀等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
在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对一款超导材料进行极限测试,“这是为可控核聚变装置研发的卢瑟福缆,全球仅我们一家公司能连续生产3公里以上”。苏保信说。目前,精达已获得356项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特斯拉、宝马等国际认证,从传统家电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机器人、无人机、核聚变、磁悬浮交通等新兴赛道。
生产车间里,数字化看板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每公里重量误差不超过0.1克,去年35万吨产量可绕地球180圈。"该公司总经理秦兵介绍,通过"主攻高端"战略,与上海交大共建20个研发平台,仅新能源汽车扁线就带来40亿元营收。AGV无人车穿梭运送,屋顶光伏年减碳8600吨,数字化平台提升效率30%,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称号,传统制造正焕发新生机。
这组"细线传奇"背后,是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强力支撑。作为全省唯一覆盖铜全产业链的城市,铜陵已形成7条完整产业链,2024年产值达719亿元。从铜陵有色的世界级电解铜,到精达的全球电磁线领军地位,这座"中国古铜都"正将传统优势转化为高端制造的新动能。在装箱区,标着目的地"德国"的漆包线正准备启程,这根安徽铜陵"智"造的细线,即将开启新的环球之旅。(记者 张贤良 刘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