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经济产业 > 房产

淮北棚改造纪实:托起安居梦想 谱写惠民新篇

2018年12月04日      作者: 詹岩

  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千千万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有如此之真切。

  从购房券到“自改委”,从“要我拆”到“我要拆”,我市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的棚户区改造“淮北模式”从未有如此之瞩目。

  从局部到全面,从“破题”到“攻坚”,淮北让更多棚户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信念从未有如此之坚定。

  ……

  2016年以来,我市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把推进棚户区改造与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密切结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总共改造棚户区10.45万套,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以人民为中心:从“要我拆”变“我要拆”

  一提起棚户区,很多人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破败”“脏乱”等词语。虽然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但由于种种原因,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而住在棚户区的多是老人和城市低收入者,“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他们的梦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了解决棚户区群众的居住问题,我市把棚改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实践,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赢得了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

  狭小的厨房,不通风的卫生间,破损严重的下水管网……说起相山区三堤口街道虎山北路社区纺织厂平房棚户区,此前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吴大爷直摇头。

  “这里原来是纺织厂的单人职工宿舍,每户基本上在40平方米左右。由于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差,许多房子已经是危房。”一说起原来住房的烦心事,吴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地势低,排水不畅,每逢下雨房子周边都是积水,好几天都不能排干净。要是碰到了暴雨天气,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为了防止雨水倒灌屋内,还要在家门口用沙袋打围堰。”

  生活环境恶劣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但由于吴大爷和附近居民多为低收入人群,搬出棚户区另买新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望尘莫及”。

  棚改为民,棚改惠民。三堤口街道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棚改这一民生工程破解辖区内的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吴大爷和许多棚改居民及时签约、尽快搬离。“现在,全家人住上了新房子,不仅面积比老房子大了不少,居住环境更是有了天壤之别。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吴大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市在棚改工作中始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阳光操作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拆得明白、拆得放心。

  在相山区东山街道方顶一期棚户区,工作人员真心实意为群众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在短短的7天内,涉及447户居民、面积近80亩的项目就完成签约工作,签约率达100%,3天就拆除全部房屋,实现了棚改居民由“要我拆”向“我要拆”的转变。

  以创新为引擎:用“新方法”解“老难题”

  对于棚户区改造,基层干部的回答惊人的一致:难,相当难!房屋征收更是棚改躲不过去的坎儿。

  在棚改过程中,我市以创新为引擎,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房屋征迁、安置、监管、基层党建、宣传、融资等11个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用“新方法”巧解“老难题”。

  多年前,凤凰山隧道东侧还是一片密集的棚户区,低矮、潮湿的破旧老房子纵横交错,卫生、消防、治安等问题突出,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而棚户区改造无疑是一次改善居住环境的良好契机。

  “政府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发放了购房券,顺应了我们的心声,我们肯定支持。”棚户区居民朱阿珍算了一笔账,货币化安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拿到代表“真金白银”的购房券,并且自由选择商品房小区,实现即买即入住,免去了以往原地安置再建新房的等待烦恼。

  在棚改工作中,征迁和安置是两大难题,也最容易激化矛盾。为此,我市创新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引导群众自主选择购房券,打通了棚改安置房与商品房、保障房的转用通道,让拆迁户第一时间住上新房。

  创新不单于此。

  棚户区改造,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实践者;既是自身利益的维护者,又是棚改的主体力量。我市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融入进来,创新推出“村民自治”模式巧解棚户区改造征迁难题。

  烈山区烈山镇凤凰村村民王西华怎么也没想到,在全村棚改这件大事中,自己能成为主力军。

  作为棚改工作组的一员,王西华全程参与了入户、评估、动迁、签约等一系列过程。“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办,村里的难题村民自己解,大伙亲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王西华在征迁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也是这次棚改与以往政府主导的历次征收搬迁最大的不同。

  征迁过程中,入户做工作的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本村村民,或者是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依靠这种“先天优势”,工作组成员与工作对象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想法更易沟通,矛盾更好化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我市创新了征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补偿安置方案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并公示,做到政策公开、办法公开、范围公开、对象公开;创新了招标,对棚改项目实行“限房价、竞地价”模式进行招标,选择有实力的“国”字号、“中”字号大企业进入棚改领域;创新了调度和指挥,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压茬推进,加快了棚改工作进程……

  以党建为引领:树“一面旗”聚“一条心”

  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种矛盾在基层,活力源泉更在基层!

  面对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的棚改任务,我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基层组织延伸至棚改一线,延伸到房屋征迁宣讲现场和征迁户家中,以基层党建的有形有力,实现了服务全市棚户区改造大局的有为有效,为奋力打赢棚改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党支部建在棚改一线,把党员引领到棚改现场。

  “我是党员,我承诺:支持棚改从我做起,讲政治,敢作为,守规矩……”在相山区相阳棚户区棚改指挥部院内,社区党员纷纷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鲜红的党员承诺牌上,全力以赴打好棚改攻坚战。

  2016年7月,骄阳似火。时值相阳棚户区改造的关键时期,为了让棚改居民早日“出棚入楼”,相阳棚户区棚改小组的党员分为6个小组,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确保棚改这项“幸福工程”早日落地。热了,就喝口自己带的绿豆汤;累了,就找块阴凉地歇歇;饿了,就在棚改指挥部吃点盒饭。有的人脸上、胳膊上晒得过敏、脱了皮,就用药膏擦一擦;有的人得了“热感冒”,吃两片药后继续到群众家中做工作……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检验党组织能否有效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否经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重要标志。

  烈山区山北支部的党员谢军是花庄棚改项目工作组的群众代表,也是被征收对象,他住了20多年的老宅子经卫星航拍图确认和征收组实地丈量都是279平方米,可是按照宅基地统一分配标准只能执行250平方米的补偿面积。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9户普通群众,于是他家宅基地怎么评估也就成了村民们关注的焦点。面对8万多元的差额,谢军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标准率先签约,让乡亲们都服了气。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群一心齐上阵。在棚改现场,党支部书记带头宣讲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社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签协议、搬迁、主动宣传,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正是一个个党员的示范带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 淮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