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绿金生态 > 美丽乡村

美丽画卷渐次开

——“十三五”以来淮北市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2020年11月02日      作者: 吴永生

  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绿意盎然;一条条柏油马路,通向远方;一个个产业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这是近几年淮北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创造的一幕幕新景。“十三五”以来,淮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模式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现。

  五年来,淮北市始终把规划编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在充分尊重和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结合“相风汉韵”地域特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一县三区村庄布点规划、16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规划和202个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构建了城、镇、村三级规划分层分类有机统一的整体格局。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淮北市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从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基本任务抓起,统筹城乡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投入,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农村厕所问题,淮北市注重发挥群众作为改厕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主体作用,依托“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各级妇联组织、共青团组织,通过面对面讲解,打消群众观望心理;组织群众到改厕示范户家中参观取经,受益改厕户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让“厕所革命”走进观望群众心田脑海,并转化为对改厕的高度认同,群众积极性显著提高。淮北市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三项国家标准纳入各级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必学内容,通过现场教学、集中授课、研讨交流等方式,从政策、技术、标准、验收等方面,对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过程监管,探索建立由镇级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有效避免“半拉子”工程,确保改厕实效。

  坚持把工作中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印发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和运行方案,建立评估和考核验收办法,夯实镇村管护责任。淮北市通过多项举措破解了农村改厕难题,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淮北市拥有卫生厕所26479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5%。此外,淮北市通过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目前全市农村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率100%,农村垃圾镇级转运设施覆盖率100%。采取“两进”“三结合”的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18个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就地生态治理。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基础。五年来,淮北市持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248个,家庭农场2840个,土地流转面积达93.9万亩,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40%,中心村中有十多万农户被吸纳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41个、规模蔬菜种植大户200余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农村规模电商经营主体72个,建设农村电商示范村23个,建立农作物良繁基地40多万亩。发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条。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全市有近三分之二的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心村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年来,淮北市始终把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发掘本地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让更多文化元素置入村庄规划建设之中,使村庄有灵魂,让景点有故事。农民文化乐园、农村博物馆、村史馆、民俗馆、文化特色商业街、特色文化场所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同时,各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和“美家美院清洁行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淮北市已先后八批从全市选择202个村作为美丽乡村中心村来建设,占规划布点中心村的83.5%,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的104.1%;先后两批确定16个镇开展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实现美丽乡镇建设的全覆盖。

来源: 淮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