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绿金生态 > 文体

传承

2020年01月08日      作者: 梅月 摄影报道

  “右手要再抬高点,腰压点,让重心居于两腿之间……”1月3日中午1时许,在淮海东路学校戏曲班排练室内,戏曲指导老师姜淑芹认真纠正着班里孩子们的动作。

  一个指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唱腔,26名身着戏服的孩子聚精会神地学习着、练习着、感受着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戏曲兴趣班,进来的都是零基础的孩子,能坚持下来真是很不容易。”站在窗外望着认真排练的孩子们,校长李炳歌感叹道。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从小接触戏曲不仅能提高个人的艺术审美素养,激发艺术想象能力,增进文学修养,陶冶情操,更代表着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2016年春,淮海东路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传承在身边”活动,在校园里办起了戏曲兴趣班,首批吸引小学员16名,目前已经带出了107名戏曲小学员。

  “太难了。因为平时孩子们对戏曲接触太少,上课所学内容很难一下子走入学生心里,前面所学的东西后面很快就忘了,每天开嗓、形体练习也不能坚持,就好像总也教不会。”戏曲班刚刚开班时的情景,让姜淑芹老师至今历历在目。近年来,为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浓厚兴趣,体验、学习戏曲的专业技法,戏曲指导老师从站姿到坐姿,再到发声方法,小到手指的拿捏、面部表情,大到戏曲的文化底蕴,都讲解得精细而又生动。随着同学们对戏曲的愈渐熟悉,戏曲班开展渐入佳境,同时姜老师也感受到孩子们坚持的力量。

  学校戏曲班开课时间,是利用孩子们的午休时间,每周两天。班里最大的孩子11岁,最小的才6岁,均能准时赶到排练场参加戏曲学习。“学习戏曲很苦,但是我喜欢。”10岁的马媛媛参加戏曲班已经3年时间,算是班里的“老戏骨”了。五年级女生牛欣瑶,现在是戏曲班里的“台柱子”,她的梅派《贵妃醉酒》选段,是多场大型演出中的压轴节目。“每天早上起来就要开嗓,吊嗓子,一次40多分钟。”面容清秀的牛欣瑶,身着华美的贵妇戏服,一招一式皆是韵味。“这孩子特别有灵气,能说能唱,在台上控场能力非常强。”现场,指导老师武春芳赞许道,“在今年9月份的演出中,欣瑶佩戴的贵妇的头饰重达八斤,演出结束时她头发全是湿的,汗直往下滴。家长问她还要不要学下去的时候,小姑娘说‘我要’,这一刻真的让我特别感动。”那一场演出结束时,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包括陪同家长在内所有观众脸上震撼的表情,让武春芳确定,传承路上又多了一份来自家长和观众的力量。

  《我爱你祖国》《天女散花》《女驸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近日,在2019淮北市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绿金淮北·文化惠民”少儿专场演出中,淮海东路学校戏曲班表演的戏曲联唱惊艳了全场,赢得了满堂喝彩。4年来,戏曲班的孩子们先后登上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元旦、春晚等大舞台,展示传统戏曲的魅力。淮海东路学校也形成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辅导相促进、传承传习和社会熏陶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来源: 淮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