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社会民生 > 民生

奏响城市“蝶变曲” 提升百姓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淮北市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2020年10月22日      作者: 王晨

  “大美淮北!”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市民和来淮游客在朋友圈晒美图时,不禁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的确如此。如今的淮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地起高楼、荒野变良田、大地披锦绣、山川换新颜,城市越来越繁华,乡村越来越美丽……这一切,源于城乡统筹的全域推进。

  “十三五”以来,淮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共享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推动城乡发展转轨,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科学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淮北市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市区至全域、地上至地下,做到规划全覆盖。

  近年来,淮北市先后编制了全域空间统筹规划、2016—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等,引进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同步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凤凰新城等新城新区建设,新建淮北一中东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老城新城新区多点发力、竞相发展。其中,南部次中心起步区基础设施PPP项目总投资26.297亿元,包括市政道路、水体整治、公园绿地、垃圾污水处理等28个子项目,年内计划建设“六横四纵”10条道路;青沟公园、九年制学校、职业高中、县医院南区、县公安局、县委党校和示范高中等7个配套服务项目以及拆迁安置小区也在加快推进中。

  淮北市紧抓入选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机遇,在全国首创以PPP方式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智慧技术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编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建投商业大数据有限公司,大数据基地活力迸发、产业快速发展。市委书记黄晓武在2016、2018中国城市大会和2017贵阳数博会等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相关经验。

  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抓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建成四季榴园、长寿南山、五彩郭王、荷塘月色道口村等众多地域特色明显、人居环境好的美丽乡村。濉溪县、相山区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农村活力明显增强。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淮北市坚持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按照“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相互融合”原则,处理好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平衡发展勾勒出美好的“蓝图”,演绎出“煤城”向“美城”的华丽转身。

  完善交通路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早些年,由于历史原因,淮北市主城区不同程度留下了一些“断头路”。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因“断头路”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加快打通“断头路”,实现人流、车流的自然循环,是百姓的强烈意愿。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以来先后打通梅苑中路、桂苑中路、学院西路、民生东路、方安南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建成泉山北路上跨符夹线立交桥及辅道工程,打通桓谭东路、古城东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

  谈及城市道路的变化,家住东山路机厂社区的居民陈先生高兴地说:“我在市人民路附近上班,去年7月,泉山北路上跨符夹线立交桥段通车后,现在上班从东山路直接驶入高架桥就到了国购广场附近,再行驶两三分钟就到了人民路的单位,避免了拥堵,节省了时间,真是太给力了。”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交通状况是一个关乎城市运行的重大民生工程。淮北市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濉溪县城乡一体化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村村通公交,偏远乡村农民只花一元钱,公交可进城;淮北至京沪高铁联络线、市区至煤化工基地快速通道、创新大道等建成通车,实现高铁梦;青龙山铁路“无水港”项目建设对淮北市提升外向型经济战略,有效改善淮北市外贸进出口物流通道以及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如今的淮北市,高速环城四方、浍河航道通江达海、内通外联的交通网络,让百姓出行越来越便捷。

  抖黑灰披绿裳打造宜居生态美城

  对于淮北而言,绿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从城市到农村,高低起伏的青翠,错落有致的景观,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处处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建设宜居之城。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拆迁建绿、建园添绿、沿路补绿、见缝插绿。独创“七步造林法”,以愚公精神为20多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烈山、花山、泉山、卧牛山等矿山修复之后成为市民休憩之地。央视等主流媒体连续报道相山、黄里、榴园、南山等生态典型。

  淮北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17年被纳入国家首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淮北市坚持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绿色发展之路,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以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为突破口,抖去黑灰披上绿裳,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截至2019年,全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资金150多亿元,共治理沉陷地19.8万亩,治理率达54.8%,全国领先;努力打造南湖、乾隆湖、绿金湖、碳谷湖、古乐湖、朔西湖等六大采煤沉陷湖泊,城市中心正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带,淮北人民拥湖发展的梦想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淮北市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价值转换通道,“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捧回国家11家部委和单位联合颁发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奖杯。特别是,《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出淮北转型十年成功经验;国家自然资源部在淮召开全国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推广淮北经验。

  大山上绿树成荫,公园里山花烂漫,湖泊边草木葱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正在淮北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 淮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