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社会民生 > 民生

今年前4个月淮北市超限率创历史新低

科技治超:摈弃旧模式 创出新天地

2021年05月10日      作者: 刘星 王玉洁

  记者昨日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截至4月28日,2021年淮北市辖区内达到立案标准的超限车辆数仅有193件。这就意味着,淮北市覆盖在国省干线及重要县道上的30余套动态检测系统每天检测到的超限超载车辆数合在一起,日均超限超载量不到2台次。

  据悉,淮北交通从2018年开始,经过三年多探索实践,于2021年最终形成一套较成熟的科技治超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至此,标志着淮北传统“人海战术”式治超旧模式正式终结,科技化治超新模式正式开始——关于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科技治超”的提法。此前,有关专家曾对淮北市2020年治超非现场执法成效进行评估。经分析,2020年淮北市货运车辆动态检测点过卡超限率仅有0.18%。2021年前4个月的超限率更是降到0.03%以下,创历史新低。

  数据无声,却更有力。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难以理解这个数据的珍贵。但数据却让全国从事治超工作的人感到惊喜,因为这意味着“科技治超”这一创新性治理方式的成功。淮北市的“治超史”,从 1988年1月1日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算起,大体可以分为探索治理(1988年-2008年)、人力治超(2009年-2017年)和科技治超(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淮北市与其他地市一样采取过传统依赖人力开展的“拦车堵截”“追车撵车”“守株待兔”等治超模式,但超限超载车辆强行冲卡、暴力抗法、带路“黄牛”盛行等违法行为始终得不到有效治理。

  针对这一难题,淮北交通自2018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治超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以“8大科技系统、3大应用平台、4大运行机制、1套执法流程”为支撑的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使淮北市的治超工作步入“科技治超”时代。淮北交通自主研发遮牌车辆“北斗”识别系统、“车貌特征”识别系统、“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和“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等科技系统,破解了“车辆遮牌无法识别”和“违法车辆逃逸”等多项难题,填补了国内治超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打通了市级治超平台与省、国家相关科技系统数据的联通渠道,实现了“十大软件”的应用集成,使所有治超业务在“一张网”上即可实现。

  淮北市构建了“源头-路面”“非现场-现场”“交通-公安”等四大协作机制;将我交通、公安两部门现有科技设备互相接入,建立车辆基础数据库,实现路警科技的实质融合;将天上55颗卫星组网的“北斗三号”新技术与淮北市地面7500多个监控“天眼”结合,对淮北市货运车辆违法行为实施全过程、全天候监管,建立覆盖淮北市的“科技法眼”。

  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使得淮北市货运市场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使治超形势调整到了“最佳”状态,主要表现在:淮北市道路坑槽、隆起率极低,路面完好率保持在100%,节省了大量养护费用;路面带车“黄牛”失去了灰色利益链“市场”,已经绝迹;“不敢超”“不愿超”等守法经营的思想环境已在道路货运从业者中形成。

来源: 淮北日报    编辑: 王依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