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农村资源资产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吃力等问题,烈山区烈山镇吴山口社区积极探索推进社区“沉睡”资源“唤醒”行动,通过排查梳理、精准指导、整合优化、盘活提升等措施,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沉睡”资源“唤醒”计划,有效提升了农村资源的使用效率,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群众参与,共同谋划,用“新思想”解决“老问题”。烈山镇吴山口社区积极行动,通过社区“两委”干部广泛深入辖区境内、街头巷尾,采用老干部、青年党员座谈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宝贵意见与建议。这些建议经过精心整理后,被充分纳入村集体经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同时,社区还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等,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致富带头人的意见,遵循“四议两公开”的重要决策程序,共同探讨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新发展路径。在充分吸纳各方智慧的基础上,村“两委”经过多次商讨,充分利用吴山口社区依山优势,决定在凤凰山建设安置区项目,以发展社区长期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烈山区公益性公墓建设。
全盘梳理、统筹规划,让“满盘沙”变“一盘棋”。一是摸清“沉睡”资源底数。全面细致摸排社区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资源权属、资源类别、租赁情况、使用情况、未使用情况等,尤其重点清查长期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的合同条款,为合法合理盘活社区资源奠定基础,共摸排长期闲置集体资产2处。二是分析资源“沉睡”原因。在摸清资源底数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勘、座谈等形式,深入分析资源闲置原因,梳理“沉睡”资源“唤醒”可能存在的堵点、难点。经分析,闲置的资源存在共有政策和法规限制、管理和规划不足、社会经济因素等原因。三是制定资源“唤醒”计划。遵循“符合实际、回应诉求、规划配套、未雨绸缪”的规划原则,结合本社区发展实际,将前期排查梳理的各类“沉睡”资源放至全社区发展全局考虑,形成“点对点、差异化”盘活方案。如,对辖区内的凤凰山闲置的集体资源进行分析研判。通过整合闲置土地等措施,整理出30余亩山坡,发展产业,解决群众就业,为社区建设留出长期发展空间。
因地制宜、创新路径,把“老家底”盘出“新活力”。一是土地整治提效益。坚持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着力把盘活闲置资源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相结合,针对废旧校舍、闲置厂房场地等资源进行整治,按照“建设一批、盘活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租赁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美化乡村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社区“两委”成员在盘点已有的资产资源后,决定将闲置的资源、效益不好资源重新利用起来,从而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发挥其最大效益。比如,将辖区杜庙小区闲置场地、老村部闲置厂房、塌陷鱼塘、闲置小屋等重整新修,打包对外出租,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激活资产挖潜力。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体受益”,为村集体增收“牵线搭桥”,形成镇域经济与村级集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共赢局面。合理利用“沉睡”资源,挖掘村级公墓山潜力,开发适合本村项目。成立吴山口社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向政府申报项目扶持资金,与辖区企业凤凰山公墓联合建设“吴山口社区安置区项目”,打造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入股企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共享,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吴山口社区安置区项目已全面完工,共建230座公墓,预计每年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同时,吴山口社区公墓已被列为“烈山区公益性公墓”。
吴山口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与政策支持下,村集体经济有了很大的改观,2024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达73万元,同比增长约21%。下一步,将在产业发展、社区服务、人居环境及基层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力,致力将吴山口社区打造成一个和谐、美丽、富裕的新社区。(李焕)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